|
秧馬歌(并引) / 作者:蘇軾 |
過廬陵,見宣德郎致仕曾君安止,出所作《禾譜》。
文既溫雅,事亦詳實,惜其有所缺,不譜農(nóng)器也。
予昔游武昌,見農(nóng)夫皆騎秧馬。
以榆棗為腹欲其滑,以楸桐為背欲其輕,腹如小舟,昂其首尾,背如覆瓦,以便兩髀,雀躍于泥中,系束藁其首以縛秧。
日行千畦,較之傴僂而作者,勞佚相絕矣。
《史記》禹乘四載,泥行乘橇。
解者曰,橇形如箕,擿行泥上。
豈秧馬之類乎?作《秧馬歌》一首,附于《禾譜》之末云。
春云濛濛雨凄凄,春秧欲老翠剡齊。
嗟我婦子行水泥,朝分一垅暮千畦。
腰如箜篌首啄雞,筋煩骨殆聲酸嘶。
我有桐馬手自提,頭尻軒昂腹脅低。
背如覆瓦去角圭,以我兩足為四蹄。
聳踴滑汰如鳧鹥,纖纖束藁亦可赍。
何用繁纓與月題,朅従畦東走畦西。
山城欲閉聞鼓鼙,忽作的盧躍檀溪。
歸來掛壁従高棲,了無芻秣饑不啼。
少壯騎汝逮老黧,何曾蹶軼防顛隮。
錦韉公子朝金閨,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自有木駃騠。
|
|
秧馬歌(并引)解釋: 經(jīng)過廬陵,見宣郎退休曾你怎么阻止,從所作的《禾譜》。
文既溫文爾雅,事情也詳實,可惜他們的缺,不譜農(nóng)具的。
我過去游覽武昌,看見農(nóng)夫都騎秧馬。
以榆棗為腹想讓它滑,以揪桐為背想它輕,肚子像小船,抬起頭尾巴,背如覆瓦,以方便兩大腿,雀跳躍在泥中,捆綁稻草的頭以捆綁秧。
日行千畦,比較的彎腰而建造的,勞逸相斷了。
《史記》禹乘四年,泥行乘木橇。
解釋說,木橇形如箕,就像在上。
難道秧馬之類的動物?作《秧歌一首馬,附在《禾譜》的末尾說。
春云蒙蒙雨凄凄,春秧想老翠兒齊。我
婦女行水泥,朝分一垅暮千畦。
腰如箜篌頭啄雞,筋多骨幾乎聲音酸嘶。
我有桐馬親自提,頭臀部軒昂腹脅低。
背如覆瓦離去角圭,因為我兩條腿為四蹄。
高聳跳躍滑淘汰像野鴨鷗鳥,纖纖蒿草也可以攜帶。
怎么用繁纓和月題,東跑西閣跟隨畦菜地。
山城想關閉聽到戰(zhàn)鼓,忽然像的盧跳檀溪。
回來掛壁和高棲,完全沒有糧草饑餓不哭。
年輕騎你到老青,什么時候踢我防頂上來。
錦緞墊子公子朝金閨房,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道自己有木駃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