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鷓鴣(一作韋應物詩) / 作者:李嶠 |
可憐鷓鴣飛,飛向樹南枝。
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露滋不堪棲,使我常夜啼。
愿逢云中鶴,銜我向寥廓。
愿作城上烏,一年生九雛。
何不舊巢住,枝弱不得去。
何意道苦辛,客子常畏人。
|
|
鷓鴣(一作韋應物詩)解釋: 《鷓鴣》(一作韋應物詩)
可憐鷓鴣飛,飛向樹南枝。
南枝日照暖,北枝霜露滋。
露滋不堪棲,使我常夜啼。
愿逢云中鶴,銜我向寥廓。
愿作城上烏,一年生九雛。
何不舊巢住,枝弱不得去。
何意道苦辛,客子常畏人。
中文譯文:
可憐的鷓鴣飛過去,飛向樹的南枝。
南邊的枝條被陽光照得溫暖,北邊的枝條卻滋生霜露。
露水滋潤不堪安身,使我常常在夜晚啼哭。
愿意遇到云中的仙鶴,帶我飛向遼闊無垠的天空。
愿意成為城上的烏鴉,一年能孵化九只雛鳥。
為什么不愿意停留在舊巢里,枝條脆弱無法離開。
為何要忍受苦辛之道,作為客子常常畏懼人。
詩意:
這首詩以鷓鴣為主題,展現了鳥兒飛離巢穴尋找更好生活條件的愿望。詩人通過描繪鷓鴣飛往南枝的景象,以及南枝的溫暖和北枝的寒冷,表現了鳥兒對生存環境的選擇和適應。詩人以此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思考與感嘆,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賞析:
這首詩采用了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表達詩人的感受與思考。鷓鴣作為一種候鳥,飛離巢穴尋找更適宜的生活環境,象征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決心。詩中南枝的陽光和北枝的霜露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生活中的溫暖和困難。詩人通過描述露水滋潤不堪棲息的情景和痛苦的啼哭,體現了對困境的反思和苦難的感受。同時,詩人以愿成云中鶴和城上烏的形象,表達了對飛翔和自由的向往,希望擺脫困頓。整首詩以簡練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對困境的思考,通過鷓鴣的形象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的追求和遠離苦難的向往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