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 / 作者:蘇軾 |
我昔在田間,寒皰有珍烹。
常支折腳鼎,自煮花蔓菁。
中年失此味,想像如隔生。
誰知南岳老,解作東坡羹。
中有蘆菔根,尚含曉露清。
勿語貴公子,従渠醉膻腥。
|
|
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解釋:
《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田間煮菜的情景以及對食物的回憶和思考。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曾經在田間,寒皰有珍烹。
常常支起折腳鼎,親自煮花蔓菁。
中年失去了這種滋味,想象仿佛隔了生。
誰知道南岳的仙人,將它做成了東坡羹。
其中有蘆菔的根,依然含著清晨的露水。
不要說貴族公子,從他那里嘗到了醉人的香氣。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以及對食物的感慨。他描述了自己年輕時在田間煮蔓菁蘆菔羹的情景,這是一種簡單而美味的食物。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他失去了這種味道,只能靠回憶來感受它。蘇軾提到南岳,指的是岳陽樓,他暗示自己已經年老,而世間的事物卻不斷變化,就像南岳仙人將蘆菔根做成了東坡羹一樣,呈現出新的面貌。最后,他提醒讀者不要被貴族公子的高雅所迷惑,而要從簡單之物中體味真正的美味。
賞析:
《狄韶州煮蔓菁蘆菔羹》通過描繪作者在田間烹飪的場景,以及對食物滋味的回憶,展示了作者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歲月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簡潔明了的語言,以及對食材的形象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對美食的熱愛和對逝去時光的留戀。蘇軾通過將食物與人生的經歷相結合,以及對南岳的隱喻,表達了對于生活中簡單而真實的美好事物的珍視和推崇。整首詩詞以平實的語言和情感打動人心,呼應了蘇軾的文學風格,展現了他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