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送孔十兄賓客承恩致政歸東都舊居 / 作者:權德輿 |
達人曠跡通出處,每憶安居舊山去。
乞身已見抗疏頻,優禮新聞詔書許。
家法遙傳闕里訓,心源早逐嵩丘侶。
南史編年著盛名,東朝侍講常虛佇。
角巾華發忽自遂,命服金龜君更與。
白云出岫暫逶迤,鴻鵠入冥無處所。
歸路依依童稚樂,都門藹藹壺觴舉。
能將此道助皇風,自可殊途并伊呂。
|
|
奉送孔十兄賓客承恩致政歸東都舊居解釋: 《奉送孔十兄賓客承恩致政歸東都舊居》是唐代權德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達人曠跡通出處,
每憶安居舊山去。
乞身已見抗疏頻,
優禮新聞詔書許。
家法遙傳闕里訓,
心源早逐嵩丘侶。
南史編年著盛名,
東朝侍講常虛佇。
角巾華發忽自遂,
命服金龜君更與。
白云出岫暫逶迤,
鴻鵠入冥無處所。
歸路依依童稚樂,
都門藹藹壺觴舉。
能將此道助皇風,
自可殊途并伊呂。
詩意:
這首詩是權德輿在送別孔十兄賓客返回東都舊居時所作。詩人表達了對孔十兄卓越才能和追求真理的贊賞,并希望他能在返回東都的舊居后保持安寧的心境。詩中還提到了孔十兄在朝廷中頻繁上書抗疏,受到優禮和詔書的贊許。家法的教誨遠在皇宮之中傳承,詩人與孔十兄的心靈契合早已如同嵩山的朋友。孔十兄在南朝的編年史著作中享有盛名,在東朝也常常擔任侍講的重要職務。詩中還提到了詩人自己的角巾華發已經自然而然地達成了心愿,也賜予了金龜君的命運。白云從山峰間升起,暫時飄蕩,鴻鵠飛入深邃的天空,找不到歸宿之處。回程的路充滿歡樂和童稚的快樂,都門熱鬧喧囂,壺觴舉起。詩人希望孔十兄能夠用他的才華助力皇家的風尚,使自己的道路與偉大的先哲并駕齊驅。
賞析:
這首詩以寥寥數語表達了詩人對孔十兄的贊美和祝福,同時展示了權德輿自己的志向。詩人對孔十兄的才能和追求真理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贊揚,將其比作曠古絕倫的人物。通過描寫孔十兄返回東都的畫面,詩人表達了對他安居的向往和對他將在東都繼續施展才華的期望。詩中的一些細節,如孔十兄頻繁上書抗疏、受到優禮和詔書的贊許,以及家法的傳承和與嵩山的朋友關系,都展示了孔十兄在朝廷中的地位和他對朝政的關注。詩人對自己角巾華發的達成和金龜君的命運的提及,暗示了他自己也在追求個人的成就和功名。最后的幾句描述了回程的路途和歡樂的氛圍,以及都門的熱鬧景象,展示了權德輿對于皇家的期望和自己與孔十兄共同努力的決心。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愿景,展現了唐代士人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