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崔山人草堂 / 作者:權德輿 |
竹徑茆堂接洞天,閑時麈尾瀨春泉。
世人車馬不知處,時有歸云到枕邊。
|
|
題崔山人草堂解釋: 《題崔山人草堂》是唐代權德輿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徑茅堂接洞天,
閑時麈尾瀨春泉。
世人車馬不知處,
時有歸云到枕邊。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崔山人的草堂,它坐落在竹林和茅草搭建的小屋之間,仿佛連接了凡間與仙境。在閑暇的時候,山人可以在那里享受到清澈的泉水和恬靜的環(huán)境。世人繁忙于車馬喧囂之中,卻不知道這個隱秘的地方。然而,偶爾云彩會飄蕩到山人的枕邊,給他帶來一些天上的氣息和夢幻的景象。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清新的意象,表達了崔山人的隱居生活和對自然的追求。首句“竹徑茅堂接洞天”描繪了山人的草堂,以竹林為徑,用茅草搭建的屋舍仿佛連通了凡間與仙境。這種隱居的環(huán)境使山人能夠遠離塵囂,沉浸在寧靜和自然之中。
接著,詩人描述了山人在閑暇時的景象:“閑時麈尾瀨春泉”。這里的“閑時”表明山人平日的寧靜和閑適,而“麈尾”指的是一種傳說中的神奇動物,象征著山人的高尚品質。他在這個隱秘的草堂中可以享受到清澈的泉水,感受到春天的氣息。
然而,詩中也透露出一種隱居者被世人忽視的意味。第三句“世人車馬不知處”表明世人繁忙于塵世之事,對這個僻靜的地方毫不知曉。這也暗示了隱居者的孤獨和超脫。最后一句“時有歸云到枕邊”則揭示了山人與自然的親近,云彩飄過,給他帶來夢幻般的景象和情感。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和清新的意象展示了隱居者的生活,表達了對自然和寧靜的向往。它通過隱喻和對比,傳達出一種超脫塵囂的理想境界,使人們感受到山人的寧靜與自在,引發(fā)對心靈世界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