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答龐參軍三送張中· / 作者:蘇軾 |
留燈坐達曉,要與影晤言。
下帷對古人,何暇復窺園。
使君本學武,少誦《十三篇》。
頗能口擊賊,戈戟亦森然。
才智誰不如,功名嘆無緣。
獨來向我說,憤懣當奚宣。
一見勝百聞,往鏖皋蘭山。
白衣挾三矢,趁此征遼年。
|
|
和陶答龐參軍三送張中·解釋: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宋代所寫,《和陶答龐參軍三送張中》。以下是我的中文譯文:
留燈坐達曉,
要與影晤言。
下帷對古人,
何暇復窺園。
使君本學武,
少誦《十三篇》。
頗能口擊賊,
戈戟亦森然。
才智誰不如,
功名嘆無緣。
獨來向我說,
憤懣當奚宣。
一見勝百聞,
往鏖皋蘭山。
白衣挾三矢,
趁此征遼年。
這首詩描寫了蘇軾與陶答龐參軍在送行張中的過程中的心情和感受。下面是對詩意和賞析的分析:
詩的開篇,蘇軾守燈待曉,希望能與自己的倒影進行對話。他坐在帷幕下,對著古人的形象,沒有時間去關注園林的美景。這里展示了詩人的孤獨與思索。
接下來,詩人稱贊陶答龐參軍本來是學習武藝的,卻少年時就讀過《十三篇》(指古代文學作品)。他不僅有口才能夠擊敗敵人,而且在戰(zhàn)場上的氣勢也很威猛。這里表現(xiàn)了陶答龐參軍的才智和軍事才能,暗示他在功名上并未如愿。
然后,蘇軾以獨白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和憤懣。他向陶答龐參軍傾訴,表達了對功名無緣的遺憾和不滿情緒。
最后,蘇軾稱贊陶答龐參軍的一見勝過百聞,向他表示了贊賞之情。他鼓勵陶答龐參軍趁著此次征戰(zhàn)遼國的機會,去取得更多的功勛和榮耀。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展現(xiàn)了蘇軾對陶答龐參軍的贊賞和祝福,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功名無緣的遺憾和不滿。詩人通過對話和自述的方式,將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讓讀者感受到他內(nèi)心世界的起伏和矛盾情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