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陶王撫軍座送客再送張中· / 作者:蘇軾 |
胸中有佳處,海瘴不能腓。
三年無所愧,十口今同歸。
汝去莫相憐,我生本無依。
相從大塊中,幾合幾分違。
莫作往來相,而生愛見悲。
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輝。
懸知冬夜長,不恨晨光遲。
夢中與汝別,作詩記忘遺。
|
|
和陶王撫軍座送客再送張中·解釋:
詩詞:《和陶王撫軍座送客再送張中·》
作者:蘇軾(宋代)
胸中有佳處,海瘴不能腓。
三年無所愧,十口今同歸。
汝去莫相憐,我生本無依。
相從大塊中,幾合幾分違。
莫作往來相,而生愛見悲。
悠悠含山日,炯炯留清輝。
懸知冬夜長,不恨晨光遲。
夢中與汝別,作詩記忘遺。
中文譯文:
胸中有佳處,海瘴不能腐肢。
三年無所愧,十口今同歸。
你離去不要相憐,我生來本無依。
相從大塊中,幾合幾分違。
不要往來相見,因為會生出愛和悲。
悠悠的山日,明亮的光輝留存。
我知道冬夜很長,但我不恨晨光遲。
在夢中與你分別,寫下詩歌以記憶遺忘。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在宋代寫的,是他送別朋友陶王和張中的作品。詩中表達了離別之情和對友情的思念之情。
詩的開頭,蘇軾說自己胸中有佳處,即內心有美好的東西,不受外界的影響。他表示即使遭遇困境,也不會受到外界的瘴氣(比喻世俗之氣)的侵蝕。他自豪地說,在過去的三年里,他沒有做出讓自己感到愧疚的事情,現在他和朋友們一起回來了。
接下來,蘇軾勸告離去的友人不要為他的離別而感到遺憾,因為他本來就是一個沒有家庭依靠的人。盡管他們在一起時有著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但是在現實面前,他們也會因為各自的選擇有所分歧。
蘇軾進一步勸告朋友們不要頻繁往來相見,因為這樣只會增加彼此之間的愛和悲傷。他希望他們在心中保持對彼此的思念,如同山日的光輝一樣持久。
最后,蘇軾表示他知道冬夜很長,但他并不因為晨光的遲到而感到惱怒。他在夢中與友人分別,但他決心通過作詩來紀念他們的友情,即使時間過去,他也不會忘記與他們之間的情感。
整體而言,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離別的思念之情。他以深沉的情感和細膩的文字將這些情感傳達出來,展現了他作為一位杰出文人的才情和情感的豐富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