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入金州江中作 / 作者:方干 |
棹尋椒岸縈回去,數里時逢一兩家。
知是從來貢金處,江邊牧豎亦披沙。
|
|
路入金州江中作解釋: 路入金州江中作,
棹尋椒岸縈回去。
數里時逢一兩家,
知是從來貢金處。
江邊牧豎亦披沙。
譯文:
行船進入金州江中,
劃船尋找椒岸彎曲而回。
過了幾里,偶遇一兩戶人家,
知道那是貢獻金子的地方。
江邊的放牛童子也穿著草衣披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方干創作的一首詩,以寫風景為主。詩中通過敘述作者在金州江中劃船的經歷,表達了對江景、人情和江岸工匠的景仰之情。
首先,詩人寫道自己劃船進入金州江中,劃船在江中來回穿梭,沿途尋找椒岸,形容江水蜿蜒曲折。這個描寫既展示了江中的景色,也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欣賞之情。
接著詩人描述幾里之后,偶遇一兩戶人家。這是一個巧合,但也在表達遠行的詩人在江上偶然遇到人情的溫暖。這樣的描寫給了讀者一種寬廣的視野,也表達了對人情之美的頌揚。
接下來詩人又寫到,這些遠行的人們正是貢獻金子的地方。這個揭示了金州江中的重要性,為讀者指明了船行所至之處的特殊意義。
最后一句詩寫到,江邊的放牛童子也穿著草衣披沙。觀察這個描寫可以看出,即使是一個放牛的牧童,也能感受到這個特殊的地方的魅力。這樣的細節描寫使整首詩更加生動,且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和平景象。
總體來說,這首詩通過具體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色和人情之美的獨特視角,給讀者留下了清新、淡雅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