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襄陽古樂府三首野鷹來 / 作者:蘇軾 |
野鷹來,萬山下,荒山無食鷹苦饑,飛來為爾系彩絲。
北原有兔老且白,年年養子秋食菽。
我欲擊之不可得,年深兔老鷹力弱。
野鷹來,城東有臺高崔巍。
臺中公子著皮袖,東望萬里心悠哉。
心悠哉,鷹何在!
嗟爾公子歸無勞,使鷹可呼亦凡曹,天陰月黑狐夜嗥。
|
|
襄陽古樂府三首野鷹來解釋:
《襄陽古樂府三首野鷹來》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野鷹來,萬山下,
荒山無食鷹苦饑,
飛來為爾系彩絲。
北原有兔老且白,
年年養子秋食菽。
我欲擊之不可得,
年深兔老鷹力弱。
這首詩詞的開頭描述了野鷹從萬山之間飛來,而在荒山之中,它們饑餓艱苦。然而,它們飛來為了給你系上五彩絲線。接下來,詩中提到北原上有一只老而且白的兔子,每年秋天都養育子女并以菽(即豆類)為食。蘇軾表示自己想要捕捉這只兔子,但卻無法得到,因為經過多年,兔子變老了,鷹的力量也減弱了。
野鷹來,城東有臺高崔巍。
臺中公子著皮袖,
東望萬里心悠哉。
心悠哉,鷹何在!
下半部分描繪了一座高聳險峻的臺崔巍峨,它位于城東。臺中站著一位身穿皮袖的公子,他東望著千里遠方,心情自在愉悅。他心潮澎湃,好像鷹一樣高飛自由。然而,詩的結尾卻問道,野鷹在哪里呢?這句話有一種無奈和感嘆之意。
嗟爾公子歸無勞,
使鷹可呼亦凡曹,
天陰月黑狐夜嗥。
最后幾句表達了詩人對公子的贊嘆,他認為公子回去也沒有任何勞累,因為他可以召喚鷹來,而鷹對他來說只是普通的動物。然而,當天空陰暗,月亮黑暗,狐貍夜晚嗥叫時,鷹卻沒有出現。這里的意思是,公子可以召喚鷹來,但有時候命運的安排并不總是如人所愿。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野鷹和兔子的對比,以及城中公子和鷹的對比,表達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和人生的無常性。詩中的鷹象征著自由、力量和追求,而兔子則象征著柔弱和容易受到侵害。公子代表了人類的欲望和追求,他可以召喚鷹來,但也受到命運的限制。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對比的手法,表達了蘇軾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