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過云 / 作者:皮日休 |
粉洞二十里,當中幽客行。
片時迷鹿跡,寸步隔人聲。
以杖探虛翠,將襟惹薄明。
經時未過得,恐是入層城。
|
|
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過云解釋: 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過云
粉洞二十里,當中幽客行。
片時迷鹿跡,寸步隔人聲。
以杖探虛翠,將襟惹薄明。
經時未過得,恐是入層城。
中文譯文:
在四明山下過云
四明山下,一片朦朧的山洞伸展二十里,
在這片山洞中徘徊的是一位幽靜的旅行者。
時不時地迷失鹿的蹤跡,無法聽到一絲人聲。
他用手杖探索那虛幻的翠綠,衣襟上沾染了淡淡的微光。
他經過的時間似乎還沒有結束,恐怕迷失進入了一個更深的城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幽靜而神秘的山洞景象。詩人皮日休以細膩的筆觸,給人們呈現了四明山下的一片迷幻景象。整首詩氛圍安靜而寂寥,給人一種悠遠而神秘的感覺。
詩人描述了粉洞的長度,即二十里,將讀者引入到這個神秘的場所。粉洞隱匿在山腹之間,是一處僻靜的所在。而游覽者則是一個幽靜的客人,往來于洞中。他尋找著鹿的蹤跡,卻不時迷失方向,無法聽到世俗的喧囂聲。他象征性地用手杖撥開洞內的綠色植物,天與山相映,衣襟上也沾染上淡淡的微光。最后,詩人暗示游客的旅行似乎還沒有結束,他可能迷失進入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城池。
整首詩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呈現出四明山下神秘而寂靜的氛圍。詩人通過描述游客的經歷,展現了他探索自然奧秘的過程。同時,通過描繪四明山的景色,給人一種超脫塵世的感覺,喚起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玄談的思考。這首詩揉合了自然景色的美感與詩人的感悟,表達了對大自然和人生的深入思考和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