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樊榭 / 作者:皮日休 |
主人成列仙,故榭獨依然。
石洞哄人笑,松聲驚鹿眠。
井香為大藥,鶴語是靈篇。
欲買重棲隱,云峰不售錢。
|
|
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樊榭解釋: 詩詞:《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樊榭》
山僧已老顏如酒,始致書來得住柴。
始知百尋驛道險,漸覺三春門第齋。
云影稀高寒不射,川流鼎沸濁淵隈。
衰顏追樂誰須笑,青石澆花還好來。
諸灶初生八極冷,破窯已露九州災。
人間未了真難事,翅引高飛度赤埃。
中文譯文:
山上的僧人已經年老,臉色紅潤如酒,因此我來到這里住在了樊榭中。我才明白曾經百次來回的驛道的險阻,漸漸感覺到了這第三個春天收獲的庭院的靜修僻靜。云影稀疏,高處寒冷無法穿透,河水奔流,沸騰湍急,泛起渾濁的淤泥和深淵。年老之后愈發感受到生活的貧乏,不再需要歡笑,青石路上的細雨灑下花朵,又是一種享受。諸多灶臺剛建立起,火焰燃燒溫暖,八方的世界冰冷。破舊的房屋已經露出了裸露的濕磚,離九州大地無法逃脫苦難的生活。人生未盡真正的困難事情,只有翅膀上燃著的高飛能夠驅散天上的紅塵和塵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皮日休所寫的一首奉和詩。詩人以四明山的樊榭為背景,寫出了自己游山玩水的心情和對人生的思考。整首詩以山上的僧人為開頭,描繪了作者年紀已老,臉色紅潤如酒,生活在山中,逍遙自在。接著,詩人表達了對生活的更深的認識,意識到了驛道的險阻和人生的災難。他也不再追求娛樂,而是享受平凡的生活,如細雨灑在青石路上的花朵。然而,在生活的背后,詩人看到了灼熱的灶火和摧毀房屋的災難,暗示著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最后,詩人通過高飛的形象,表達了超越塵世紅塵的愿望和向上的力量。整首詩以平淡的語句、自然的景物描寫,傳達了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對平凡生活的熱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