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潺湲洞 / 作者:皮日休 |
陰宮何處淵,到此洞潺湲。
敲碎一輪月,熔銷半段天。
響高吹谷動,勢急噴云旋。
料得深秋夜,臨流盡古仙。
|
|
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潺湲洞解釋: 詩詞:《奉和魯望四明山九題·潺湲洞》
作者:皮日休(唐代)
陰宮何處淵,到此洞潺湲。
敲碎一輪月,熔銷半段天。
響高吹谷動,勢急噴云旋。
料得深秋夜,臨流盡古仙。
中文譯文:
在陰宮深處的何處有如此深淵,來到這個洞穴,潺潺水聲悠遠。
打破月亮的圓輪,融化了半片天空。
聲音高亢地吹響谷動,勢頭急速地噴涌云旋。
我料想,這深秋夜晚,沿流而觀,將會看盡古代仙境。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皮日休在奉和魯望創作的《四明山九題》系列中的一首,描繪了四明山一處洞穴中的景色和氛圍。詩中以渾厚的藝術手法,運用形象、聲音和情緒等元素,將洞穴的景色和動態生動地展現出來。
首先,作者描述了洞穴的景色:陰宮何處淵,到此洞潺湲。詩中的“陰宮”代表了深邃神秘的地方,“淵”則表明了洞穴的深處。接著,詩人用“潺湲”來形容洞內的水聲,令人感受到水的流動和音樂的美感。
接下來,作者描繪了月亮在洞穴中的景象:敲碎一輪月,熔銷半段天。這里的“敲碎”和“熔銷”是對月亮的擬人化描寫,給人以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作者運用夸張的手法,將這個景象表現得極具震撼力。
緊接著,作者轉向描繪洞穴中的聲音景象:響高吹谷動,勢急噴云旋。這一句將洞穴中的聲音形容得十分激烈和動態,讓人感受到洞穴中的活力和氣息強勁。
最后兩句,作者以景象和情感相結合的方式,營造出古代仙境的氛圍:料得深秋夜,臨流盡古仙。給人以一種沉浸在古代神話中的感覺,使人們聯想到追溯仙境和古代傳說的美妙感受。
整首詩用藝術手法將洞穴的景色和氛圍生動地展現出來,通過景物的描繪和節奏的運用表達了詩人的情感,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官體驗。詩句深含心靈與自然的交融,以及詩人對于自然與心境的喜悅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