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隱堂詩 / 作者:蘇軾 |
都城更幾姓,到處有殘碑。
古隧埋蝌蚪,崩崖露伏龜。
安排壯亭榭,收拾費金貲。
岣嶁何須到,韓公浪自悲。
|
|
中隱堂詩解釋:
《中隱堂詩》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隱堂詩
都城更幾姓,
到處有殘碑。
古隧埋蝌蚪,
崩崖露伏龜。
安排壯亭榭,
收拾費金貲。
岣嶁何須到,
韓公浪自悲。
譯文:
都城不斷更替幾個姓氏,
到處可見殘破的碑碣。
古老的隧道里埋藏著蝌蚪,
崩塌的山崖上露出伏藏的龜。
修建壯麗的亭臺和樓閣,
收拾布置需要花費大量財富。
岣嶁山景何必遠行而至,
韓公卻自己陷入憂傷之中。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都城的景象,城市的更替使得姓氏不斷改變,但城市的歷史卻可以通過殘留的碑碣來追溯。詩中提到了古老的隧道和崩塌的山崖,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自然的變遷。在城市的繁華中,人們修建壯麗的亭臺和樓閣,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財富。然而,詩人蘇軾提出了一個反問,即為了欣賞美景,是否真的需要遠行到岣嶁山,而韓公則陷入了自己的悲傷之中。
賞析:
《中隱堂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變遷的城市景象,展現了歲月流轉、歷史沉淀和人事更迭的主題。詩中融入了對自然和人類活動的觀察,通過對古隧、崩崖等自然現象的描繪,傳達了時間的無情和自然的力量。詩人通過反問的方式,思考了美景的欣賞是否需要遠行,以及欣賞美景與個人情感的關系。整首詩以簡潔、寥寥數語的形式,表達了對歷史和人生的深思。這首詩詞通過對城市景觀的描繪,以及對人與自然、時間與歷史的思考,引發讀者對于生命和時光流轉的共鳴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