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傅管記赴蜀軍 / 作者:錢起 |
終童之死誰繼出,燕頷儒生今俊逸。
主將早知鸚鵡賦,飛書許載蛟龍筆。
峨眉玉壘指霞標,鳥沒天低幕府遙。
巴山雨色藏征旆,漢水猿聲咽短簫。
賜璧腰金應可料,才略縱橫年且妙。
無人不重樂毅賢,何敵能當魯連嘯。
日暮黃云千里昏,壯心輕別不銷魂。
勸君用卻龍泉劍,莫負平生國士恩。
|
|
送傅管記赴蜀軍解釋: 詩詞《送傅管記赴蜀軍》描繪了主將傅管記赴蜀軍的情景。詩人以寫實的手法寫出了傅管記的英勇才略和他受人敬仰的形象。詩意表達了詩人對傅管記的贊美和祝福,同時也表達了對國士忠誠和壯心不已的感慨。
詩詞中提到了傅管記的才華橫溢和聰明才智,傅管記早已知道西漢時鮑子才寫的《鸚鵡賦》,傳世至今仍有杰出之名。他書寫的飛書上也攜帶著龍泉鎮的名作字畫。
詩中還描繪了蜀地的壯麗景色,所指的峨眉山作為蜀地的象征,在自然風光和文化遺產上都有鮮明的獨特之處。山上的鳥兒靈動活潑,飛翔于天際,而低垂的幕府則遙不可及。
巴山蜀水是蜀地的代表性地貌特征,它們與征旗雨色和猿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幅壯麗的畫面。這些景象成為傅管記此次赴蜀軍征程中的背景,使詩人的贊美更加深入人心。
詩末詩人以日暮黃云的景象來象征傅管記的辭別,表達詩人對他的敬佩之情。詩人勸告傅管記使用龍泉劍,這是一把象征著忠誠和勇氣的寶劍,希望傅管記能秉持國士的恩澤,不負所受之恩。
全詩描繪了傅管記英勇才略的形象,通過描述自然風景和歷史文化,展現了蜀地的壯麗和詩人對傅管記的贊美之情。詩詞充滿了豪情壯志和對忠誠、國士精神的謳歌,具有極高的文化與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