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李協律還東京 / 作者:錢起 |
芳草忽無色,王孫復入關。
長河侵驛道,匹馬傍云山。
愁見離居久,螢飛秋月閑。
|
|
送李協律還東京解釋: 送李協律還東京
芳草忽無色,
王孫復入關。
長河侵驛道,
匹馬傍云山。
愁見離居久,
螢飛秋月閑。
中文譯文:
送別李協律返京城
青草不再綠,
王孫再次進入邊關。
長河侵蝕著驛道,
孤馬依靠著云山。
離別之情久已沉淀,
螢火蟲在秋月下自由飛舞。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臨別的情景,詩人送別李協律返回東京。在離別的時刻,詩人感嘆自然界的變化和內心的情感。芳草失去色彩,象征著詩人心中的苦悶和離別的傷感;長河侵蝕著驛道,寓意著時間的流逝和詩人與被送別者的距離增加;孤獨的馬兒在云山旁邊,凸顯出詩人的孤寂和無依無靠的境地。詩人的愁思和久別之情進一步強調,而在秋天的夜晚,螢火蟲在月光下自由飛舞,給人一種離散逍遙的感覺。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豐富的意象表達了詩人的離別之情。芳草失去顏色,給人一種蕭瑟的感覺;長河侵蝕著驛道,象征著時間的流逝和離別的無奈;孤獨的馬兒傍著云山,凸顯了詩人的孤獨無助。整首詩氛圍悲涼,情感深沉。而末句的螢火蟲在秋月下自由飛舞,給人一絲悠然自得之感,也可理解為詩人在離別之際對自由的渴望。通過這些意象的交織,詩人把他的離別之情和內心的矛盾表達得淋漓盡致。整首詩不僅體現了唐代詩詞的特色,也展現了錢起詩人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審美意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