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美人(琵琶) / 作者:蘇軾 |
定場賀老今何在。
幾度新聲改。
怨聲坐使舊聲闌。
俗耳只知繁手、不須彈。
斷弦試問誰能曉。
七歲文姬小。
試教彈作輥雷聲。
應有開元遺老、淚縱橫。
|
|
虞美人(琵琶)解釋:
《虞美人(琵琶)》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一位彈琵琶的女子。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定場賀老今何在。
幾度新聲改。
怨聲坐使舊聲闌。
俗耳只知繁手、不須彈。
斷弦試問誰能曉。
七歲文姬小。
試教彈作輥雷聲。
應有開元遺老、淚縱橫。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彈琵琶的女子,她名叫虞美人,是一個琴藝高超的才女。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她的琴聲卻不被人們所認可,反而被忽視和遺忘。詩人蘇軾通過虞美人的琴聲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虞美人的琴聲有著凄美的怨憤之情,但這種琴聲卻無法打動凡俗之耳,只有少數懂得欣賞的人才能聽懂其中的含義。詩人試圖以斷弦的方式來詢問,有誰能理解虞美人的琴聲。
賞析:
這首詩通過虞美人的琴聲表達了詩人蘇軾的情感和思考。虞美人是一個富有才華的女子,她的琴藝高超,琴聲凄美動人。然而,在現實中,她的琴聲卻不為人們所理解和欣賞。這里的“定場賀老”指的是當時的一位官員或重要人物,他們在場時,虞美人的琴聲常常被忽視和改變。詩中的“怨聲坐使舊聲闌”表達了虞美人對于自己琴聲被冷落的不滿和怨憤。
詩人蘇軾通過虞美人的琴聲來寄托自己的情感。他認為虞美人的琴聲雖然被現實世界所遺忘,但卻是一種真正的藝術,只有少數懂得欣賞的人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詩人試圖以“斷弦”的方式來詢問,有誰能真正理解虞美人的琴聲。
詩中提到的“七歲文姬小”是指虞美人的琴藝在她還很年輕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出色。詩的最后一句“應有開元遺老、淚縱橫”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的藝術家們的思念和敬意,他們的才華和藝術也常常被人們所忽視和遺忘。
這首詩詞以虞美人的琴聲為象征,抒發了蘇軾對于藝術被冷落和遺忘的思考和不滿。詩中運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寫琴聲的美和被忽視的悲涼,表達了詩人對于真正的藝術和情感的追求。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于藝術的熱愛和對于社會現實的反思,展示了蘇軾對于美的追尋和對于人生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