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從弟瑾同下第后出關言別 / 作者:盧綸 |
同作金門獻賦人,二年悲見故園春。
到闕不沾新雨露,還家空帶舊風塵。
雜花飛盡柳陰陰,官路逶迤綠草深。
對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兩鄉心。
出關愁暮一沾裳,滿野蓬生古戰場。
孤村樹色昏殘雨,遠寺鐘聲帶夕陽。
誰憐苦志已三冬,卻欲躬耕學老農。
流水白云尋不盡,期君何處得相逢。
|
|
與從弟瑾同下第后出關言別解釋: 《與從弟瑾同下第后出關言別》是唐代詩人盧綸創作的一首詩。詩中表達了詩人離開故園的心情與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我和從弟瑾一同狀元及第之后,這是我們分別出關時的告別辭。
兩年來我一直為離開家鄉錯過了春天而悲傷。
我來到朝廷,卻未能和新雨露有所沾潤;
我回到家中,卻只能帶著舊時的塵土與風。
雜花已經飛盡,柳樹陰陰地搖曳著;
官道彎彎曲曲,郊外的綠草深深的。
我和酒已經成了千里客,只能望著山巒寄托對故鄉的思念。
離開關口的時候,我愁苦地沾濕了一角衣裳;
滿野的蓬草生長在古老的戰場上。
孤村的樹木在暮雨中顯得暗淡無光,
遠處寺廟的鐘聲伴隨著夕陽響起。
誰能憐憫我苦心難勞已經持續了三個冬天,
卻又想要放下一切,耕種土地學習農耕?
流水和白云無窮盡地流轉著,
我不知道你在哪里,我們何時相見。
這首詩意盎然,表達了詩人因離鄉背井而產生的思鄉之情。詩人描繪了自己離開家鄉后所見所感的景象,通過對出關的旅程和家鄉的變化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故園的思念之情。詩中使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描寫手法,使詩歌更加生動和感人。整首詩情深意長,通過平實流暢的語言,讓讀者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離愁與思緒的紛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