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再和前韻) / 作者:蘇軾 |
半夜銀山上積蘇。
朝來九陌帶隨車。
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濕薪如桂米如珠。
凍吟誰伴捻髭須。
|
|
浣溪沙(再和前韻)解釋:
《浣溪沙(再和前韻)》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半夜銀山上積蘇。
朝來九陌帶隨車。
濤江煙渚一時無。
空腹有詩衣有結,濕薪如桂米如珠。
凍吟誰伴捻髭須。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的冬夜景象,詩人蘇軾在夜晚登上銀山,發現山上積雪如蘇。第二天早上,他乘車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他看到了濤江上的煙霧和孤獨的渚(島嶼),感嘆時光荏苒,瞬息即逝。他的胃空空如也,但心中卻有詩意,穿著衣服,打結鞋帶。他用濕潤的柴火,如同桂米和珍珠一樣,點燃了火爐。在這樣的寒冷天氣里,他獨自吟唱,不知有誰會陪伴他,他的胡須都凍硬了。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冬夜的景象,表達了詩人蘇軾內心的孤獨和對詩歌創作的執著。蘇軾以自然景物為背景,以自身的感受和情緒為線索,展示了一個詩人在寒冷冬夜中的堅持和追求。詩中的景物描寫簡練而準確,通過對細節的描繪,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所處環境的嚴寒和寂寞。同時,詩人的內心世界也得到了展現,他雖然身處困境,但仍然保持著對詩歌的熱愛和執著,用詩歌來撫慰自己內心的寂寞和孤獨。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于艱難環境下的堅持和追求理想的態度,展現了他作為一個詩人的才情和品格。詩人在嚴寒的冬夜中,面對孤獨和困苦,仍然保持著對詩歌的激情和創作的熱忱。詩中表達了詩人通過寫詩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和自我解脫的愿望,體現了他對藝術的追求和對自由精神的堅持。整首詩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內心世界和所處環境,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