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 / 作者:蘇軾 |
幾共查梨到雪霜。
一經題品便生光。
木奴何處避雌黃。
北客有來初未識,南金無價喜新嘗。
含滋嚼句齒牙香。
|
|
浣溪沙解釋:
詩詞:《浣溪沙》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浣溪沙,一種用來洗滌衣物的細沙。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浣溪沙邊觀察自然景物和品味人生的情景。
詩詞的中文譯文:
幾共查梨到雪霜。
一經題品便生光。
木奴何處避雌黃。
北客有來初未識,
南金無價喜新嘗。
含滋嚼句齒牙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和議論相結合的方式,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物、人生和文學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詩的開篇描述了詩人與朋友一起觀察梨花,從初開的白花到覆蓋雪霜,表現了季節的變遷和生命的流轉。
接著,詩人提及自己題寫的字句,一經題寫就生發光彩。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筆下的文字,一經問世就展現出獨特的魅力。這種對于文字和藝術的討論,彰顯了詩人的自信和對文學創作的熱愛。
隨后,詩人提到了"木奴",指的是一種樹脂,可以用來避開對黃金的渴望。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物質財富的淡漠態度,強調了精神追求和內心的自在。
在下一段中,詩人提到北方的客人來到南方,對當地的黃金并不熟悉,而南方的金子卻無價值,喜歡嘗試新鮮事物。這里既描繪了地域差異,也表達了詩人對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對傳統觀念的挑戰。
最后,詩人以口感的形象來表達對文字的喜愛。"含滋嚼句齒牙香"中的"含滋嚼句"可以理解為品味和咀嚼文字的快感,比喻文字的美味。這種對于文學的熱愛和享受,展示了詩人的藝術情懷。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物、探討人生和抒發對文學的喜愛,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藝術和人生的深沉思考和感悟。它既有寫實的一面,又抒發了詩人對于精神追求和內心自由的追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