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歌子(和前韻) / 作者:蘇軾 |
日出西山雨,無晴又有晴。
亂山深處過清明。
不見彩繩花板、細腰輕。
盡日行桑野,無人與目成。
且將新句琢瓊英。
我是世間閑客、此閑行。
|
|
南歌子(和前韻)解釋:
《南歌子(和前韻)》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日出西山雨,無晴又有晴。
黎明時分,太陽升起,但天空卻布滿烏云,陰雨連綿。沒有晴朗的天氣,但也不完全沒有陽光。
亂山深處過清明。
在深山峻嶺之間,時過清明節。
(注: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用于祭掃祖先和緬懷逝者。這里的“過清明”可能指的是蘇軾在山中度過清明節,感受到了山野的寧靜和祥和。)
不見彩繩花板、細腰輕。
這里指的是在山中無法看到彩繩和花板的裝飾,也無法看到婦女們細腰輕盈的身影。這是因為蘇軾身處深山野地,遠離繁華世界,只能體驗到山野的質樸和自然之美。
盡日行桑野,無人與目成。
整日漫步在野外的桑樹叢中,沒有人與我相伴,只是獨自一人欣賞美景。
且將新句琢瓊英。
暫且將我新創作的句子雕琢得更加精美華麗。
我是世間閑客、此閑行。
我是世間的閑散之人,只是在此地漫無目的地閑逛。
整首詩詞以自然山野為背景,表達了蘇軾對清靜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他在山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寧靜,與世界繁忙喧囂的生活形成鮮明對比。詩中運用了描繪自然景物和表達內心情感的手法,展現了蘇軾細膩的感受力和獨特的藝術才華。整首詩詞清新雅致,字字珠璣,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閑適自然生活的向往,并展示了他對詩歌創作的追求和自我要求的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