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朝邑張明府(此公善琴) / 作者:盧綸 |
千室暮山西,浮云與樹齊。
剖辭云落紙,擁吏雪成泥。
野火蘆千頃,河田水萬畦。
不知琴月夜,誰得聽烏啼。
|
|
送朝邑張明府(此公善琴)解釋: 《送朝邑張明府(此公善琴)》是唐代盧綸的一首詩。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千室暮山西,
浮云與樹齊。
剖辭云落紙,
擁吏雪成泥。
野火蘆千頃,
河田水萬畦。
不知琴月夜,
誰得聽烏啼。
詩意:
這首詩以送別朝邑(古代行政單位)的張明府為題,表達了詩人對張明府的稱贊和祝福,同時也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自然景觀和運用象征手法,表達了詩人對張明府的贊美和祝福。首先,詩人描述了千室府邸在暮色中依偎在西山之上,與浮云和樹木齊高。這種景象給人一種莊嚴壯觀的感覺,也暗示了張明府在官場上的地位和威望。
接下來,詩人運用象征手法,以剖析文字落在紙上、擁吏雪成泥的形象,表達了張明府的治政能力和才干。這種象征手法展示了張明府以清正廉潔的態度處理政務,使政府機構的運轉如行云流水般順暢。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野火燒過的蘆葦地和灌溉良田的景象。這里的野火和水田象征著動蕩和安定,通過對比,表達了張明府為官清廉、為民盡職的態度。最后兩句"不知琴月夜,誰得聽烏啼",揭示了詩人對張明府隱逸于官場后的祝愿,希望他在自己的琴聲和月夜中,能夠享受到寧靜和自由的時刻。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自然景觀和象征手法的運用,展示了張明府的政績和品德,并充滿了對他的贊美和祝福。同時,詩人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展示了對寧靜和自由的向往。整首詩融合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情感,給人以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