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軍行(一作李端詩,題云塞上) / 作者:盧綸 |
二十在邊城,軍中得勇名。
卷旗收敗馬,占磧擁殘兵。
覆陣烏鳶起,燒山草木明。
塞閑思遠獵,師老厭分營。
雪嶺無人跡,冰河足雁聲。
李陵甘此沒,惆悵漢公卿。
|
|
從軍行(一作李端詩,題云塞上)解釋: 《從軍行(一作李端詩,題云塞上)》是唐代盧綸的一首詩,描述了在邊城從軍的壯烈景象。
詩中,年僅二十的盧綸在軍中得到了勇敢的名聲。戰敗的馬被卷起的旗幟所收攏,殘兵在磧中集結。被覆蓋的戰線上升起陣陣烏鳶,燒毀的山上,燃燒的草木閃耀著光芒。邊塞寂靜,卻仍然思念遠方的狩獵,師長已老,心中已厭倦分兵之事。雪嶺上沒有人的蹤跡,冰河上傳來了雁群的鳴叫聲。詩末提到了李陵,表達了對他的遭遇和漢公卿們的惋惜之情。
整首詩通過描述軍中激戰的景象來展現出從軍者的壯志凜然,表達了詩人對在邊塞從軍的壯麗景象的贊美和思念遠方的心情。同時,也通過李陵的提及,表達了對身陷困境的英雄和在官場上的斗爭的痛惜之情。
譯文:
二十在邊城,軍中得勇名。
卷旗收敗馬,占磧擁殘兵。
覆陣烏鳶起,燒山草木明。
塞閑思遠獵,師老厭分營。
雪嶺無人跡,冰河足雁聲。
李陵甘此沒,惆悵漢公卿。
詩意與賞析:
《從軍行(一作李端詩,題云塞上)》通過描繪邊塞從軍的壯麗景象,表達了對英勇士兵的贊美和對軍容壯麗景象的思念之情。詩中的壯麗景象形象生動,燒毀的山上草木明亮,卷起的旗幟收攏戰敗的馬,覆蓋的戰線上陣陣烏鳶起舞。同時,詩中也表達了對遠方狩獵和厭倦分兵之事的思念和厭倦之情。最后,通過李陵的提及,詩中表達了對在官場上遭遇困境的英雄和漢公卿們的痛惜和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邊塞從軍的景象為中心,展現出壯麗和悲愴的兩個方面,既贊美了壯烈的從軍者,又表達了對戰爭和官場的痛惜和思考。在意境上,通過生動的描寫和對比的手法,使詩詞更加富有感情和深度,展現了詩人對從軍者的敬佩和對官場艱難的思考。整首詩流暢動人,情感豐富,是一首充滿力量和思考的佳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