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蠻 / 作者:蘇軾 |
濕云不動溪橋冷。
嫩寒初透東風影。
橋下水聲長。
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
花比人應瘦。
莫憑小欄干。
夜深花正寒。
|
|
菩薩蠻解釋:
《菩薩蠻》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濕云不動溪橋冷。
嫩寒初透東風影。
橋下水聲長。
一枝和月香。
人憐花似舊。
花比人應瘦。
莫憑小欄干。
夜深花正寒。
詩意:
《菩薩蠻》描繪了一個冷寂、凄美的夜晚景象。詩人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冷濕的云霧彌漫,橋上冷冷清清。寒意透過初春的東風漸漸涌現,寒冷的氣息逐漸彌漫開來。橋下流水悠長,一枝花朵散發著幽香,與明亮的月光交相輝映。詩人感慨人們同情花兒的命運,認為花兒比起人來更加瘦弱。他告誡讀者不要依靠脆弱的欄桿,此時夜深人靜,花兒更加寒冷。
賞析:
《菩薩蠻》以蘇軾獨特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寒冷而寂靜的夜晚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這個冷凄的環境中。濕云靜止、溪橋冷冷清清的描繪,營造了一種冷冽的氣氛,與詩中嫩寒初透的東風相互呼應,突出了寒冷的主題。橋下流水悠長,映襯著孤寂的一枝花和明亮的月光,展現了一種幽寂的美感。
詩中的"人憐花似舊,花比人應瘦"表達了詩人對花兒的同情之情,認為花兒的瘦弱與凋零,更勝人類之疲倦和蒼老。這種對花兒脆弱命運的思考,進一步凸顯了整首詩的冷凄氛圍。
詩末的"莫憑小欄干,夜深花正寒"是詩人的告誡和警示,他呼吁人們不要寄望于虛弱的欄桿,更加強調夜晚的孤寂和花兒的寒冷。這種意境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表達出人生的無奈和寂寞,傳遞了一種對人世間脆弱和虛幻的深刻思考。
總體而言,蘇軾的《菩薩蠻》通過描繪冷凄的夜晚景象和對花兒命運的思考,表達了對人生脆弱和寂寞的感慨,以及對現實世界的警示。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境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蘇軾出色的詩歌才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