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滿江紅(東武會流懷亭) / 作者:蘇軾 |
東武南城,新堤固、漣漪初溢。
隱隱遍、長林高阜,臥紅堆碧。
枝上殘花吹盡也,與君更向江頭覓。
問向前、猶有幾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時畢。
風雨外,無多日。
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
君不見蘭亭修禊事,當時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
|
|
滿江紅(東武會流懷亭)解釋:
《滿江紅(東武會流懷亭)》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東武南城,新筑的堤壩已經堅固,漣漪初次泛濫。隱隱可見,長林高崗上鋪滿了紅花和碧葉。樹枝上的殘花已經被吹盡,我與朋友一同來到江邊尋覓。詢問過去的時光,春天還剩下三分之一。官方的事情何時才能完成?風雨之外的日子沒多久了。我們一起泛舟在曲水上,滿城爭相出動。你不曾見過蘭亭修禊的盛況,當時坐在上面的人都非常豪華富貴。如今來到山陰,只見竹子修竹已經遍布,空留下往昔的痕跡。
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東武南城的景象,通過寫自然景物和歷史事件的對比,表達了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的情感。詩中的紅花和碧葉象征著繁華和青春,而殘花吹盡則表達了光陰易逝的主題。蘇軾通過描述自然景物和歷史場景,反襯出時光的無情和人事的變遷,帶給讀者一種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中文譯文:
東武南城,新堤固、漣漪初溢。
隱隱遍、長林高阜,臥紅堆碧。
枝上殘花吹盡也,與君更向江頭覓。
問向前、猶有幾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時畢。
風雨外,無多日。
相將泛曲水,滿城爭出。
君不見蘭亭修禊事,當時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滿山陰,空陳跡。
詩意與賞析:
《滿江紅(東武會流懷亭)》通過對東武南城景物的描繪,以及對蘭亭修禊盛況的對比,表達了時光流轉、物是人非的情感。詩中展示了自然界的美景,如新筑的堤壩、高崗長林上的紅花和碧葉,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蘇軾對自然景物的細膩觀察和描繪能力。同時,詩中也融入了對歷史事件的提及,如蘭亭修禊盛況,通過對過去和現在的對比,強調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
整首詩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展現了時光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歷史場景的描繪,深刻表達了人們對往昔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思考。在描述自然景物時,蘇軾運用了生動的形容詞和動詞,如“臥紅堆碧”、“殘花吹盡”,使詩句更具情感和意境。整體上,這首詩以細膩而感人的筆觸,將自然景物和人事變遷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喚起讀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短暫的思考。
詩中的蘭亭修禊是蘇軾引用的歷史事件,蘭亭修禊是指東晉文學家王羲之于353年在蘭亭舉行的一次文人雅集。這次雅集聚集了許多文人墨客,氣氛豪華富貴,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氛圍。通過對蘭亭修禊的對比,蘇軾表達了對往昔盛況的懷念和對現實的對比,強調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蘇軾獨有的細膩筆觸表現了時光的無情和生命的短暫。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歷史事件的對比,詩中表達了人們對往昔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思考。這首詩意境深遠,給人以思考和感慨,展現了蘇軾優雅的藝術風格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