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 / 作者:王建 |
長城窟,長城窟邊多馬骨。
古來此地無井泉,賴得秦家筑城卒。
征人飲馬愁不回,長城變作望鄉堆。
蹄跡未干人去近,續后馬來泥污盡。
枕弓睡著待水生,不見陰山在前陣。
馬蹄足脫裝馬頭,健兒戰死誰封侯。
|
|
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解釋: 詩詞的中文譯文:
《相和歌辭·飲馬長城窟行》
長城窟,長城窟邊多馬骨。
古來此地無井泉,賴得秦家筑城卒。
征人飲馬愁不回,長城變作望鄉堆。
蹄跡未干人去近,續后馬來泥污盡。
枕弓睡著待水生,不見陰山在前陣。
馬蹄足脫裝馬頭,健兒戰死誰封侯。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在長城窟附近旅行的詩人,他發現這里到處是馬骨,這是因為在古代,長城窟是很多征戰馬匹的安息之地。同時,由于長城窟沒有井泉,因此只能依賴秦家筑城的士兵們提供水源。詩人愁苦地飲馬,但卻無法回到故土,他感到愈加思鄉,長城似乎變成了他望鄉的堆積物。詩人注意到,有一些蹄跡還未完全干涸,這意味著有些人剛剛離開。而后續到來的馬卻帶來了泥污,顯示了經歷了泥濘的辛苦旅程。詩人閉上眼睛靠著弓睡覺,期待水源的涌現,但卻看不到前方的陰山,前方可能是戰場或隱晦的敵人。馬蹄脫落,馬頭被拆下,曾經勇敢的戰士死去,卻無人為他們封侯榮譽。
賞析:
通過描寫長城窟和馬骨,詩人以唐代軍隊對邊境的防守為背景,表達了軍人思鄉之情和戰爭的殘酷現實。詩中運用了寥寥數語寫出了深沉的哀愁和無奈感,揭示了當時邊境軍人艱苦的生活和對家園的思念之情。整首詩以樸實無華的語言展現了長城窟的凄涼景象,凸顯了戰爭帶來的痛苦和犧牲。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邃的內涵,展示了古代士兵的忠誠和勇氣,同時也喚起讀者對和平與家園的向往和珍惜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