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和歌辭·烏夜啼 / 作者:王建 |
庭樹烏,爾何不向別處棲?夜夜夜半當戶啼。
家人把燭出洞戶,驚棲失群飛落樹。
一飛直欲飛上天,回回不離舊棲處。
未明重繞主人屋,欲下空中黑相觸。
風飄雨濕亦不移,君家樹頭多好枝。
|
|
相和歌辭·烏夜啼解釋: 《相和歌辭·烏夜啼》是唐代詩人王建的作品。該詩以烏鴉夜晚啼叫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對烏鴉的關懷和同情之情感。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庭樹烏,爾何不向別處棲?
夜夜夜半當戶啼。
家人把燭出洞戶,驚棲失群飛落樹。
一飛直欲飛上天,回回不離舊棲處。
未明重繞主人屋,欲下空中黑相觸。
風飄雨濕亦不移,君家樹頭多好枝。
這首詩借烏鴉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思考和對世間萬物的關切。詩詞通過描繪烏鴉的行為,展現了詩人對烏鴉孤寂、輾轉逐樹而啼的憐憫之情。烏鴉夜半的啼叫使家人驚醒,探出窗戶迎風點燃蠟燭,結果嚇散了烏鴉群,使烏鴉無家可歸,只能回到舊棲處。但烏鴉并不畏懼,它們在主人屋上盤旋,試圖在天亮之前尋找一個合適的棲身之地。即便是在風雨交加的情況下,烏鴉仍然不動,展示了它們對原來棲身的依戀和堅守。詩詞末句描述了君家樹頭枝繁葉茂的景象,也可視為對故土的贊美。
整首詩通過描繪烏鴉的行為,反映了人類社會中的無常變遷和烏鴉自身的堅韌精神。詩人以烏鴉的形象,傳達出對生活中不易為人所理解的事物的同情和傾聽。同時,詩人也借由烏鴉的形象,暗示了自己的經歷和思考,進一步引發讀者對人生、歸屬和堅守的思考。整首詩情感真摯、形象生動,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