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曲歌辭 / 作者:王建 |
空城雀,何不飛來人家住,空城無人種禾黍。
土間生子草間長,滿地蓬蒿幸無主。
近村雖有高樹枝,雨中無食長苦饑。
八月小兒挾弓箭,家家畏我田頭飛。
但能不出空城里,秋時百草皆有子。
黃口黃口莫啾啾,長爾得成無橫死。
|
|
雜曲歌辭解釋: 《雜曲歌辭·空城雀》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詩詞。“空城雀”形象地描繪了一只孤寂的雀兒在空荒的城市中掙扎求生的情景。
《雜曲歌辭·空城雀》中文譯文:
空城的雀兒啊,
為何不飛到有人家住的地方?
空城里沒有人種禾黍。
我在土間生子,在草間生長,
滿地上是蓬蒿,幸好沒有主人。
近村里雖有高樹枝,
下雨時也無法取食,長時間遭受饑餓。
八月里,小孩子會舉起弓箭,
家家戶戶都害怕我飛到田野上。
只要能不離開空城,
秋天時草木都會生子。
黃口的小鳥啊,
請你不要啾啾叫,
長大后必定能夠順利逃過死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空城中的孤獨雀兒為主題,通過雀兒的命運反映了人類社會中的困境和無奈。詩人通過雀兒的遭遇,揭示了現實世界中弱者的境遇以及飛離困境的渴望,表達了對人性和社會問題的關切。
詩中的空城象征著冷清荒蕪的社會環境,雀兒則代表著弱小的個體,面對食物匱乏、被追捕的困境,表達了對生存的渴望和逃脫死亡的欲望。詩人以雀兒的視角,描述了空城中的凄涼景象,展現了社會現實與個體命運的對比。
詩人巧妙地運用對比手法,使得詩中景物和形象鮮明生動。詩中的季節和景物描寫,如滿地蓬蒿、高樹枝等,以及雀兒在農田中飛翔的情景,將社會生活與大自然的景象相互映襯,加深了對比的效果。
整首詩意猶存憂傷,民生哲理韻味濃郁,表達了對社會冷酷與困苦的關切。通過對雀兒的描述,表達了弱者求生的困境與命運無奈,啟發人們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與同情。
該詩既展現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痛感,又通過雀兒的命運表達了一種對人性的思考,詩歌思想深刻,感人至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