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上逢故人 / 作者:王建 |
百戰一身在,相逢白發生。
何時得鄉信,每日算歸程。
走馬登寒壟,驅羊入廢城。
羌笳三兩曲,人醉海西營。
|
|
塞上逢故人解釋: 《塞上逢故人》是唐代詩人王建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百戰在身的我,遇見了白發的故人。
何時才能獲取家鄉來信,每天都在盤算回程。
騎馬登上寒凍的壟崗,驅羊進入廢棄的城池。
羌笳吹奏三兩曲調,人們陶醉在海西的軍營。
詩意和賞析:
《塞上逢故人》描繪了塞上戰場上的士兵的生活。詩人通過敘述士兵逢故人的情景,表達了他在邊疆履行兵役的艱辛和憂慮。
詩詞開篇即點明主題,主角是身負百戰之身的詩人,他在邊疆戰場上偶遇了一位白發蒼蒼的故人。這位故人可能也是曾為國家而戰的老兵,他們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相逢,彼此心生感慨。
詩人對家鄉的思念和渴望,通過描述其每天都在盤算回程和期待家鄉的信件,凸顯了邊塞戰士離鄉背井、思鄉之苦和無盡的回家愿望。
接下來的描寫中,詩人描述自己騎馬登上寒冷的壟崗,驅羊進入廢棄的城池。這些描寫突出了他所處戰場的艱苦環境,以及曾經繁華的城池如今的荒涼景象。這些景象無疑進一步展示了塞上戰斗的殘酷現實。
最后,詩人描寫了羌笳吹奏的曲調。羌笳是一種古老的樂器,常常用來表達哀思和戰斗之情。人們在這種曲調的陶醉中,忘卻了艱辛,也許是為了暫時逃避或安撫內心的痛苦。
整首詩詞通過生動的描寫和細膩的情感表達,展示了塞上戰場上士兵的辛苦、思鄉之情和對戰斗的苦楚。詩中的凄美情懷和邊塞戰士的形象,使人無不為之動容,也見證了唐代文人對邊塞生活的不盡贊美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