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別遺愛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嘗隱廬山白鹿洞) / 作者:王建 |
曾住爐峰下,書堂對藥臺。
斬新蘿徑合,依舊竹窗開。
砌水親看決,池荷手自栽。
五年方暫至,一宿又須回。
縱未長歸得,猶勝不到來。
君家白鹿洞,聞道亦生苔。
|
|
題別遺愛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嘗隱廬山白鹿洞)解釋: 《題別遺愛草堂兼呈李十使君(李十亦嘗隱廬山白鹿洞)》是唐代詩人王建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給出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曾住爐峰下,書堂對藥臺。
斬新蘿徑合,依舊竹窗開。
砌水親看決,池荷手自栽。
五年方暫至,一宿又須回。
縱未長歸得,猶勝不到來。
君家白鹿洞,聞道亦生苔。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在某個地方居住的情景和對友人的離別之情。詩人曾經住在爐峰下,他的書房對著藥臺,意味著他熱愛文學和學術,并與自然界的藥草相伴。他修剪著蔥蘢的小徑,竹窗依舊敞開。他親自看著水渠的流動,親手種植著池塘中的荷花。五年的時間稍縱即逝,他暫時到此一住,但又必須離開。即使他尚未能夠久久歸來,但與無法到來的事物相比,他仍然勝過了。詩人提到了朋友的家在白鹿洞,聽說那里也生長著青苔,意味著友人也過著隱居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對自然的熱愛。他描述了自己在山下的居所,以及他與書香和自然之間的交融。通過描繪斬新的小徑、竹窗和水池中的荷花,詩人展示了他對美的追求和對自然的親近。他以短暫的停留和必然的離開,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離別的無奈。最后,他提到了友人的隱居之地,暗示著自己對友情的思念和對友人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友情的情感表達。它表達了對美的追求、對離別的感嘆以及對隱居生活的向往,同時也呈現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情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