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見月 / 作者:王建 |
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
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百年歡樂能幾何,在家見少行見多。
不緣衣食相驅遣,此身誰愿長奔波。
篋中有帛倉有粟,豈向天涯走碌碌。
家人見月望我歸,正是道上思家時。
|
|
行見月解釋: 《行見月》是一首唐代詩詞,作者是王建。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行見月
月初生,居人見月一月行。
行行一年十二月,強半馬上看盈缺。
百年歡樂能幾何,在家見少行見多。
不緣衣食相驅遣,此身誰愿長奔波。
篋中有帛倉有粟,豈向天涯走碌碌。
家人見月望我歸,正是道上思家時。
中文譯文:
行走中看到月亮
月初剛出生,人們看到月亮就開始行走
一年有十二個月,大部分時間都在馬上看著月亮的圓缺
百年的歡樂能有多少,待在家里少見,出門多見
并非因為物質的驅使,這個身體誰愿意長時間奔波
我手里有衣物和糧食,怎么會像個碌碌無為的人一樣奔向天涯
家人看到月亮盼我回家,此刻正是我在路上思念家人的時候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行走和月亮為主題,通過描繪作者一年四季的旅行經歷和對月亮的觀察,表達了對家人的思念和對奔波生活的疲憊之情。
首先,詩詞開篇以月初的月亮為引子,描述了人們在月亮出現后開始行走的場景。這里的月亮象征著時間的流轉和人們生活的起點,而行走則代表了作者輾轉于外地的旅行。
接著,詩詞提到一年有十二個月,但其中大部分時間作者都在馬上觀察月亮的圓缺。這句表達了作者長時間的旅行,以及他對月亮的關注和觀察。月亮的圓缺變化也可以理解為人生的起伏和變化。
在下一節,詩詞反思了百年的歡樂能有多少,指出在家中很少見到歡樂,而在外旅行時卻更多地感受到。這表達了作者對奔波生活的疲憊和對家庭溫暖的渴望。
然后,詩詞指出作者的奔波并非是為了衣食等物質,而是對自身命運的思考。這里作者表達了對奔波生活的矛盾心理,同時質疑了忙碌奔波的意義。
接下來,詩詞提到了作者手中的帛和糧食,暗示著他并不缺乏物質財富。他質疑自己為何要像個碌碌無為的人一樣奔向天涯,反思了自己的旅行動機和價值觀。
最后,詩詞以家人對月亮的期盼和作者對家的思念作為結束。詩詞通過描寫家人的期待,表達了作者對家庭的歸屬感和對家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明晰的意境和矛盾的情感描繪了作者旅行生活的苦悶與思念家人的情感。它通過對月亮的觀察和對奔波生活的反思,表達了對忙碌生活的疲憊和對家庭溫暖的向往。這首詩詞喚起了讀者對奔波與歸宿的思考,同時展現了作者對人生意義的探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