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 / 作者:吳潛 |
小隊旌旗出,畫鷁倚嵩竹。
青秧白水無際,中有一犁耕。
聽得田翁相語,今歲時年恰好,眨眼是秋成。
老守何能解,持此報皇明。
望家山,千里外,楚云平。
良田二頃,非村非郭枕柴局。
況有檐林香透,更有楊堤陰合,魂夢每宵征。
巴得西風起,吾亦文前程。
|
|
水調歌頭解釋: 《水調歌頭·小隊旌旗出》是宋代詩人吳潛的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小隊旌旗出,
畫鷁倚嵩竹。
青秧白水無際,
中有一犁耕。
這里描繪了一個小隊的旌旗出現在景色中,畫鷁(一種水鳥)停在嵩竹旁。廣闊的田野上一望無際,青秧嫩綠,白色的水面與青秧融為一體。其中一犁正在田地里耕作。
聽得田翁相語,
今歲時年恰好,
眨眼是秋成。
詩中提到,能聽到田野里的老農人相互交談。現在正值時令適宜,正是收獲的季節。轉眼間,秋天已經成熟。
老守何能解,
持此報皇明。
望家山,千里外,
楚云平。
這里表達了詩人身處異鄉,望著千里之外的家鄉山川,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詩人自稱"老守",意味著他長期守護邊疆,無法回家。但他仍然抱著這份思念之情,希望能將這份報告皇明。
良田二頃,
非村非郭枕柴局。
況有檐林香透,
更有楊堤陰合,
魂夢每宵征。
這里描繪了詩人在異鄉所擁有的一片肥沃的良田,有兩頃的面積。這片土地既不屬于村莊,也不屬于城郭,安靜地依偎在柴草場旁邊。在田野旁邊還有一片草木蔥蘢的林木,散發著芳香。而楊柳堤岸提供了陰涼之處。詩人的心靈在每個夜晚都徜徉在這些美好的景色中。
巴得西風起,
吾亦文前程。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志向。他盼望著西方的風起,希望自己也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追尋前程。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田園風光和表達詩人的思鄉情懷,展現了對家鄉的眷戀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時,也透露出詩人的志向和對文學事業的向往。整體氛圍寧靜而富有詩意,給人一種懷舊的感覺,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中農民的生活狀況和詩人的情感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