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竹 / 作者:吳潛 |
編茅為屋竹為椽,屋上青山屋下泉。
半掩柴門人不見,老牛將犢伴籬眠。
|
|
竹解釋: 《竹》是宋代詩人吳潛的作品。這首詩通過描繪竹子、茅草屋、青山和泉水等元素,展現了一幅寧靜、恬淡的農村生活景象。
詩中描述了將茅草編成屋頂,用竹子做椽子的場景,屋頂上是青山,屋下是清泉。詩人巧妙地運用了自然景物,表達了寧靜和與自然融洽的生活狀態。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描述了半掩的柴門,人們無法看到里面的情景。一只老牛和它的小犢正陪伴在籬笆旁邊入眠。這一描寫給人一種寧靜和宜居的感覺,暗示了農村生活的平和與安逸。
整首詩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描寫,展現了自然與人的和諧共生,以及淡泊寧靜的田園生活。它傳達了一種追求簡樸、安詳和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情懷。讀者在閱讀這首詩時,不難感受到一種寧靜和平和的氛圍,仿佛置身于田園鄉間,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賜和寧靜的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