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謁歸省文書 / 作者:吳潛 |
面擁旌旗鼓樂隨,誰知錦被裹瘡痍。
吏那秋斂充春賦,兵待朝輸作暮炊。
縮手判支窮措大,攢眉書準老沙彌。
此是履翁新活計,雁書多報故人知。
|
|
朝謁歸省文書解釋: 《朝謁歸省文書》是宋代吳潛的作品,詩意深遠且耐人尋味。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朝謁歸省文書,
當面擁旌旗,奏樂隨行,
然而誰能明了,
在錦被包裹下的傷痛。
官員們在秋天收取賦稅,
士兵們等待著朝廷的糧食,
他們收起手中的判決文書,
富人們為了阿諛奉承而苦惱。
這是履翁的新職業,
他的努力通過書信傳達給故友。
這首詩通過描繪朝廷的場景和官員們的境遇,展現了一個現實主義的畫面。吳潛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直接表達了朝廷的虛偽和社會的不公。詩中的"錦被裹瘡痍"形象地揭示了掩蓋在華麗外表之下的真實痛苦和困境。
詩中描述的官員們忙于奏樂和行禮,表面上看起來光彩照人,但實際上他們身上都隱藏著傷痛。秋天收取賦稅所帶來的負擔和士兵們的等待,凸顯了社會的階級差距和官員們對權力的渴望。與此同時,詩中還提到了富人們為了迎合朝廷而苦惱,暗示了官場的勾心斗角和虛偽。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履翁通過書信與故友交流的努力。"雁書多報故人知"揭示了履翁與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同時也反映了履翁對于真實友誼和情感聯系的追求。這些詩句間接地表達了作者對于真實和樸素生活的向往,以及對于人與人之間真誠交流的渴望。
《朝謁歸省文書》通過對朝廷和社會的描繪,以及對于真實與虛偽、友誼與權力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對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對社會現實的批判。這首詩借助富有意象力的語言和鮮明的對比,引發讀者對于社會問題的思考,同時喚起了對于真實情感和關系的珍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