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用喜雨韻三首 / 作者:吳潛 |
家鄉千里隔千岑,想見飛鳴鶴在陰。
留滯又煩已寄檄,平安且幸竹傳音。
謾夸齋靜香凝寢,但覺檐高響發砧。
若把悲愁情緒較,蚤秋不似暮秋深。
|
|
九用喜雨韻三首解釋: 《九用喜雨韻三首》是宋代吳潛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家鄉千里隔千岑,
想見飛鳴鶴在陰。
留滯又煩已寄檄,
平安且幸竹傳音。
謾夸齋靜香凝寢,
但覺檐高響發砧。
若把悲愁情緒較,
蚤秋不似暮秋深。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吳潛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身在千里之外,與家鄉隔著重重山嶺,但他心中卻時刻想象著家鄉中飛翔的鶴鳴在陰暗的天空中。作者感到困擾和苦悶,于是他寫信告知家人自己的安危,希望能通過竹筒傳遞信息,以確保平安。他雖然夸贊僧房的寧靜和香煙彌漫,但他卻感覺到屋檐上的高處有著不斷敲擊的聲音。如果將自己的悲愁情緒與早秋相比較,就會發現早秋并沒有深秋那樣的凄涼。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的思鄉之情。通過隔離的家鄉和身在他鄉的對比,表達了作者深深的思念之情。他通過寫信傳遞信息,寄托了自己對家人的關心和對平安的祈愿。詩中的齋靜香凝寢和檐高發砧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僧房的向往和對安寧的渴望,同時也透露出他內心的不安和焦慮。最后,通過將自己的悲愁情緒與早秋相比較,作者暗示了早秋的凄涼并不及深秋,表達了對未來更好的期待。
這首詩詞情感真摯,用意深遠,以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對家鄉的描繪和對自身處境的反思,展示了對親情、安寧和未來的向往。整首詩詞通過對家鄉和自身情緒的對比,以及對自然的描繪,營造了一種深沉而凄美的意境,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