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回兄和篇甚佳信筆再用韻 / 作者:吳潛 |
犂掃終當盡穴庭,將軍夫豈但嬰城。
何妨水潦威曹賊,應以風聲懾晉兵。
中立運籌飛凱奏,昌黎吮筆草歌行。
開年東作吾何在,野老相攜話故情。
|
|
景回兄和篇甚佳信筆再用韻解釋: 這首詩詞是宋代吳潛創作的《景回兄和篇甚佳信筆再用韻》。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犂掃終當盡穴庭,
將軍夫豈但嬰城。
何妨水潦威曹賊,
應以風聲懾晉兵。
中立運籌飛凱奏,
昌黎吮筆草歌行。
開年東作吾何在,
野老相攜話故情。
詩詞中描述了一幅戰爭時期的景象和情感交流。詩人通過隱喻和比喻來表達自己對戰爭局勢和個人處境的思考。
詩的開篇,以"犂掃終當盡穴庭"來形容戰爭中的困境,意指農民的田地被戰火摧毀,家園被戰亂侵蝕殆盡。接著,詩人將目光轉向將軍,質問"將軍夫豈但嬰城",意指將軍們不僅僅是城池的守護者,更是全民的保護者,責問他們是否只顧自身利益而忽略了民眾的疾苦。
接下來,詩人借用了水潦和曹賊的形象,表達了對敵人的畏懼。他認為水潦可以威懾曹賊,象征著自然災害的力量可以震懾敵軍。這種表達方式凸顯了詩人對敵人的不屑和對自然力量的信任。
在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轉向描述自己的境遇和內心的感受。他提到"中立運籌飛凱奏",表達了自己作為一個中立之人的責任感和才智,他在戰亂中發揮策略,為和平做出貢獻。"昌黎吮筆草歌行"則贊美了昌黎之地的文人墨客,他們在戰亂中以筆為刀,以詩為歌,以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兩句"開年東作吾何在,野老相攜話故情"表達了詩人的離愁別緒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他感嘆自己無法回到東方去迎接新年,與故鄉的老人們共享親情和友情。
整首詩以短小精悍的語言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和人們的心情。通過對戰爭中各方角色的描繪和自身處境的反思,詩人表達了對戰亂的痛心和對和平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對智者和文人的敬重和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