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雨歌 / 作者:吳潛 |
南州六月天不雨,千里川原成赤土。
禾黍盈疇強半枯,桔槹遍野民勞苦。
望云仰見日在天,旱魃肆虐如焚煎。
馮夷匿淵恐波竭,夸娥走海愁山然。
天外悠然片云起,倏忽走騰八埏里。
猛風驚電白晝昏,霹靂一聲蛟蜃起。
馬上誰把天瓢傾,須臾陸地波濤生。
禾黍芃芃復故秀,群黎載道生歡聲。
秋來尚見時豐阜,會須售粲三錢斗。
官家燮理當有人,太史還看書大有。
|
|
喜雨歌解釋: 《喜雨歌》是宋代吳潛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南州六月天長時間不下雨的情景,以及期盼雨水的農民們的辛勞和焦慮。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喜雨歌》中文譯文:
南州六月天不雨,
千里川原成赤土。
禾黍盈疇強半枯,
桔槹遍野民勞苦。
望云仰見日在天,
旱魃肆虐如焚煎。
馮夷匿淵恐波竭,
夸娥走海愁山然。
天外悠然片云起,
倏忽走騰八埏里。
猛風驚電白晝昏,
霹靂一聲蛟蜃起。
馬上誰把天瓢傾,
須臾陸地波濤生。
禾黍芃芃復故秀,
群黎載道生歡聲。
秋來尚見時豐阜,
會須售粲三錢斗。
官家燮理當有人,
太史還看書大有。
詩意和賞析:
《喜雨歌》以描繪南州六月旱情為主題,通過描述干旱的景象和人們的苦難,展現出對雨水的期盼和喜悅。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手法,表達出人們對雨水的渴望和對自然力量的敬畏。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長時間不下雨的南州景象,川原已經成為赤土,禾黍凋零,給人一種干燥枯萎的感覺。接著,詩中出現了旱魃的形象,形容干旱狀況的嚴重性,給人一種烈日炎炎的感覺。
隨后,詩人以夸娥走海和馮夷匿淵的傳說來形容干旱的程度,暗示干旱已經到了極點,人們的苦難如同登山涉海般困難。然而,接下來的幾句中,詩人描繪了天空中片云的出現,猶如天外悠然的景象,給人一線希望。倏忽間,天空中猛風驚電,白晝昏暗,蛟蜃出現,形容了雨水來臨的迅猛與驚喜。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大雨傾盆的情景,陸地波濤滔滔,禾黍復蘇,人們歡聲載道。最后兩句表達了雨水豐收的好兆頭,預示著秋季的豐收。官家應該有明智的管理,太史也要繼續讀書,以便更好地應對未來的變化。
《喜雨歌》通過描繪干旱的景象和人們的期盼,表達了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生命力的贊美。它以生動的描寫和對比,展示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同時也傳遞出對勤勞、智慧和希望的謳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