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城壁 / 作者:吳潛 |
內(nèi)江外海四周圍,正是綢繆戶牖時。
北瞰登萊山不礙,東漸倭麗汛難期。
未須鷂鹢增威勢,已覺狂鼯受指麾。
敢謂虛名彈壓得,多應一念老天知。
|
|
閱城壁解釋: 《閱城壁》是宋代吳潛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環(huán)繞內(nèi)江和外海的城墻,此時正是整修宅舍的時候。從北方俯瞰登上萊山,無法阻擋東方倭寇的猖獗。尚無需依靠鷂鹢增加威勢,已經(jīng)感覺到狂鼯受到指揮的束縛。敢于說虛名所帶來的壓力已經(jīng)得到了寬解,這多虧了老天的眷顧。
詩意:
《閱城壁》描繪了一幅宋代時期城墻內(nèi)外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安寧和自身虛名的思考。詩中透露出對倭寇的憂慮和對國家安全的關切,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虛名所帶來的榮譽和認可。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勾勒了城墻內(nèi)外的景象。通過城墻的修繕和倭寇的肆虐,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安危的關切。詩人并沒有過多渲染戰(zhàn)爭的殘酷,而是以一種淡定的態(tài)度揭示了國家面臨的困境。詩中的鷂鹢和狂鼯象征著不同的力量,而這些力量都受到了某種形式的束縛,暗示了國家面臨的困難,并呼應了作者內(nèi)心的焦慮。
在最后兩句中,作者表達了一種樂觀的情緒。他認為自己通過努力已經(jīng)解脫了虛名所帶來的壓力,這是老天眷顧的結果。這種樂觀主義的態(tài)度反映了作者對自己能力和命運的自信,并呼應了宋代士人的價值觀念。
總體而言,《閱城壁》通過簡練的語言,將作者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關切與自信融為一體。它折射出宋代士人的思想境界和處世態(tài)度,同時也喚起讀者對歷史時期的思考和回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