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陳立道中書泛湖二首 / 作者:吳潛 |
弦管叢中畫舫行,都人一一賀升平。
飛鴻不識人間事,猶作窮邊腸斷聲。
|
|
陪陳立道中書泛湖二首解釋: 《陪陳立道中書泛湖二首》是吳潛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它以描繪泛舟湖上的景象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人間繁華與邊地困苦的感慨。
這首詩詞通過弦管聲、畫舫行和賀升平等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一幅泛舟湖上的畫面。弦管聲在叢中回蕩,船只行進于湖面之上,都市居民紛紛前來祝賀升平。然而,飛鴻卻不認識人間的喜悅與憂愁,仍在邊地徘徊,發出凄涼的鳴叫聲。
這首詩詞通過對比,展現了繁華與貧困、歡樂與悲傷之間的鮮明對照。泛舟湖上的繁華景象與邊地的貧困形成強烈的反差,飛鴻的不識人間事與人們的忙碌喜悅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不僅展示了社會的不平等和人生的艱辛,也凸顯了作者對邊地困境的關切和思考。
這首詩詞的賞析在于其對人間悲歡離合的描繪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通過湖上的繁華景象和邊地的貧困形成的對比,作者表達了自己對社會不公和人民疾苦的關注。同時,詩人通過飛鴻的形象,暗示了自己對邊地困境的感同身受,以及對人間繁華的冷峻覺醒。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對比手法,將讀者帶入了一個既美麗又悲涼的畫面中。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思考,詩人通過這首詩詞喚起人們對社會現實的關注,以及對人間繁華與邊地困境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