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祝英臺近 / 作者:吳潛 |
旋安排,新捻合,鶯谷共煙浦。
好處偏慳,一向風和雨。
今朝捱得晴明,拖條藜杖,一齊把、春光黏住。
且閑覷。
水邊行過幽亭,修竹凈堪數。
百舌樓羅,漸次般言語。
從今排日追游,留連光景,但管取、籠燈歸去。
|
|
祝英臺近解釋: 《祝英臺近》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吳潛。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祝英臺近
旋安排,新捻合,鶯谷共煙浦。
好處偏慳,一向風和雨。
今朝捱得晴明,拖條藜杖,一齊把、春光黏住。
且閑覷。
水邊行過幽亭,修竹凈堪數。
百舌樓羅,漸次般言語。
從今排日追游,留連光景,但管取、籠燈歸去。
譯文:
祝英臺近
忙忙碌碌,新布置,鶯谷與煙浦共同。
好事總是有所保留,一直伴隨著風和雨。
今天早晨迎來了晴朗的天氣,我拖著一根杖子,將春光全部固定住。
靜靜地觀察。
沿著水邊走過幽靜的亭子,修竹干凈得數得清。
百舌樓羅,漸漸地說著不同的話語。
從今天開始,排除雜務,盡情游玩,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中,不要忘記帶上燈籠回家。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動為主線,展現了作者對美景和閑適生活的向往。整首詩以描寫春天的景色為背景,表達了對寧靜和美好時光的追求。
首節描繪了作者忙碌的場景,但他同時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保留。接著,詩人描述了一個晴朗的早晨,他拖著一根杖子,將春光固定住,似乎想要永遠享受這美好的時刻。他觀察著周圍的景色,尤其是沿著水邊行走時所見的幽靜亭子和整潔的竹林。
在詩的最后,作者提到了百舌樓,這是一個傳說中鳥語花香的地方,暗示了這里的美景和寧靜。他漸漸地聽到了樓里的人們交談的聲音,每個人都在說著不同的話語。
整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美景的欣賞和對逍遙自在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能夠把美好的時光留連下來,享受自然的寧靜和美麗。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情感的交融,這首詩詞呈現出一種平和、寧靜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