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沈器之二首 / 作者:姜夔 |
涉遠身良苦,登高望欲迷。
試吟青玉案,不似白銅鞮。
露下秋蟲怨,風高北馬嘶。
槎頭有新味,人在太湖西。
|
|
答沈器之二首解釋: 《答沈器之二首》是宋代詩人姜夔的作品。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涉遠身良苦,
登高望欲迷。
試吟青玉案,
不似白銅鞮。
露下秋蟲怨,
風高北馬嘶。
槎頭有新味,
人在太湖西。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遠方漂泊的辛酸之情以及對家園的思念之情。詩人身處陌生的地方,經歷了漫長的旅途,感受到了離鄉背井的辛苦。登上高山遠望,目光迷茫,不知道歸途何處。他試著在青玉案上吟唱詩歌,但這里的環境與他熟悉的家鄉大不相同,仿佛是白銅鞮(一種粗糙的皮鞋),無法找到熟悉的韻味和意境。在露水滴落的秋夜,聽到了秋蟲的怨嘆聲,風吹得北方的馬嘶鳴。詩人坐在一艘船上,感受到新奇的味道,此時他身處太湖的西岸。
賞析:
這首詩從情感和景物描寫上都充滿了離鄉思鄉之情。詩人在外漂泊,身世艱辛,遠離家鄉,心中充滿了思念之情。他登高遠望,望著遠方,卻不知道歸途何處,失去了方向感。在這陌生的環境中,他試圖以詩歌來表達自己的心情,但卻感到無法找到家鄉詩歌的韻味和意境,仿佛是在陌生的土地上吟唱。在秋夜里,他聽到了秋蟲的怨嘆聲,感受到了北方馬嘶的風聲,這些聲音更加勾起了他對家鄉的思念之情。最后,他坐在槎頭船上,感受到了新奇的味道,這是他離開家鄉后所體驗到的陌生和不同。整首詩以離鄉背井的辛酸和思鄉之情為主線,通過描繪詩人的內心和周圍的景物,展現了一種深深的鄉愁之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