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陵臺 / 作者:姜夔 |
李陵歸不得,高筑望鄉臺。
長安一萬里,鴻雁隔年回。
望望雖不見,時時一上來。
|
|
李陵臺解釋: 《李陵臺》是姜夔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這首詩詞以李陵為題材,表達了李陵無法回到故鄉的苦悶心情。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李陵歸不得,高筑望鄉臺。
長安一萬里,鴻雁隔年回。
望望雖不見,時時一上來。
詩意和賞析:
《李陵臺》描繪了李陵無法回到故鄉的景象,通過對李陵歸鄉的遙遠和難以實現的渴望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流亡者的同情和無奈。這首詩詞以李陵為象征,展現了一種對故鄉鄉愁和對離散的思鄉之情的深切體驗。
首句“李陵歸不得,高筑望鄉臺”表達了李陵無法回到故鄉的痛苦心情。高筑的望鄉臺象征著遠離故土的困境,使李陵無法實現回歸的愿望。
接下來的兩句“長安一萬里,鴻雁隔年回”表達了長距離的分離和時間的流逝。長安是當時的首都,與李陵的故鄉相距甚遠,鴻雁隔年回指的是每年遷徙的雁鳥,它們成千上萬里遷徙的距離襯托出李陵與故土的距離之遙遠。
最后一句“望望雖不見,時時一上來”表達了李陵對故鄉的思念如影隨形,時刻不離。盡管他無法親眼看到故鄉的景象,但思念之情時刻涌上心頭。
這首詩詞通過對李陵的命運和思鄉之情的描繪,展現了流亡者的孤獨和無奈,以及對故鄉的深情厚意。它以簡練的語言和凄美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李陵和其他流亡者的同情,同時也喚起了讀者對家園的思念和對離散的感同身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