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徑山大覺禪師影堂 / 作者:張祜 |
超然彼岸人,一徑謝微塵。
見相即非相,觀身豈是身。
空門性未滅,舊里化猶新。
謾指堂中影,誰言影似真。
|
|
題徑山大覺禪師影堂解釋: 題徑山大覺禪師影堂
超然彼岸人,一徑謝微塵。
見相即非相,觀身豈是身。
空門性未滅,舊里化猶新。
謾指堂中影,誰言影似真。
譯文:
題徑山大覺禪師影堂
超脫塵世的大覺禪師,
遁入幽深的山徑之中。
看似形態,實際非形態,
觀看身體,不是真正的身體。
佛門的真性尚未于世消亡,
舊的家園已然變得煥然一新。
有人嘲笑禪堂里的影子,
誰敢說影子是真實的存在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唐代張祜創作的一首禪宗詩,以揭示禪宗思想為主題。詩中以大覺禪師為象征,表達了超脫塵世的人寧愿隱居深山,并通過禪宗思想的觀點,指出了世間的一切形態都是虛幻不實的。詩人以“超然彼岸人”自喻,通過避世隱居,與塵世間微不足道的塵埃徹底斷絕關系。他看到的不再是表象的相貌,而是窺見了事物背后的真實本質。在詩中,詩人以禪宗修行的觀點,指出看似存在的人和物都是虛幻的,真正的實體是不存在的。禪宗強調通過修行尋求真實和解脫,通過超越世間的形式和身體,獲得真實的體悟和智慧。
詩中的“空門性未滅,舊里化猶新”表達了禪宗思想中的“空性”觀念,即萬物皆空,一切都是虛無的。詩人認為佛門的真性,即空性,并不會因為世俗的事物而受到影響和扭曲,而這個真性甚至可以使舊的家園煥然一新。最后兩句“謾指堂中影,誰言影似真”則表達了詩人對于世人對真實的錯誤認知和誤解的諷刺。
整首詩通過簡潔明了的表達,以禪宗的思想和修行觀念為中心,將生命的虛幻和真實以一種直接的方式呈現出來。展現了禪宗思想的深邃與超越,引導人們思考世界的本質以及自身的存在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