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夜宿靈隱寺師上人 / 作者:張祜 |
月色荒城外,江聲野寺中。
貧知交道薄,老信釋門空。
露葉凋階蘚,風枝戛井桐。
不妨無酒夜,閑話值生公。
|
|
秋夜宿靈隱寺師上人解釋: 《秋夜宿靈隱寺師上人》是唐代詩人張祜的作品。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月色荒城外,江聲野寺中。
貧知交道薄,老信釋門空。
露葉凋階蘚,風枝戛井桐。
不妨無酒夜,閑話值生公。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一個秋夜宿在靈隱寺的景象。月色灑滿了荒涼的城外,江水的聲音在野外的寺廟中回響。詩人自稱貧窮,表示自己對佛道的了解有限,年老的僧人也信仰空無。露水滴落在殘破的臺階和青苔上,風吹拂著井桐樹的枝干。詩人表示沒有酒也無所謂,他愿意與僧人閑談一番。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涼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通過對自然環境和人物的描寫,傳達了一種寂寥和孤獨的情感。詩人以自嘲的口吻表達了自己對佛道的渺茫認知和對世俗生活的無奈。他描述了荒涼的城外和寺廟中的江聲,將自然景物與內心的孤寂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意境。
詩中的"露葉凋階蘚,風枝戛井桐"一句,通過描寫潮濕的階梯和青苔以及被風吹拂的井桐樹枝,增強了詩詞的現實感和生動性。同時,這種描寫也表達了歲月流轉和時光變遷的無情,與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望相呼應。
詩的最后兩句"不妨無酒夜,閑話值生公"表達了詩人無所求的心態。他并不在乎沒有酒品,愿意與生公(指僧人)閑談,尋求一種心靈的交流和共鳴。這種對于精神寄托和內心慰藉的追求,也是詩人在孤寂中的一種寬慰和撫慰。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凄涼的景象,傳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世俗生活的無奈。通過對自然環境和人物的描寫,展示了一種寂寥的意境,同時也表達了對精神寄托的追求和對心靈交流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