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歸引 / 作者:張祜 |
重重作閨清旦鐍,兩耳深聲長不徹。
深宮坐愁百年身,一片玉中生憤血。
焦桐彈罷絲自絕,漠漠暗魂愁夜月。
故鄉不歸誰共穴,石上作蒲蒲九節。
|
|
思歸引解釋: 《思歸引》是唐代張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重重作閨清旦鐍,
兩耳深聲長不徹。
深宮坐愁百年身,
一片玉中生憤血。
焦桐彈罷絲自絕,
漠漠暗魂愁夜月。
故鄉不歸誰共穴,
石上作蒲蒲九節。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位女子在深宮中長期困頓的心情。她被困在深宮中,無法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聲音和情感。她坐在深宮中,度過了漫長的百年寂寞,內心充滿了憤怒和不滿。她的心如同一片玉石,孕育著滿腔的怨憤。盡管她彈奏焦桐琴弦,但聲音卻無法傳遍深宮,只有她自己聽得見。她的心魂如暗夜中的月亮,朦朧而憂愁。她的故鄉無法歸來,不知道與誰共享同一墳墓,只能在墳墓上長出九節蒲葵。
賞析:
《思歸引》通過描繪一個被困在深宮的女子的心情,表達了對束縛、困頓和失去自由的不滿和憤怒。她的聲音無法傳出深宮,代表她在封建社會中被壓抑的身份和地位。她的內心充滿了憤怒,她的心如同一片玉石,孕育著滿腔的怨憤之血。詩中的焦桐彈罷絲自絕,暗示著她的聲音只能在自己內心中回響,無法傳達給外界。她的心魂如夜空中的月亮,黯淡而憂愁,反映了她長期以來的孤寂和無奈。最后兩句詩描述了她的故鄉,表達了對家鄉的思念和無法回歸的遺憾之情。石上的蒲葵象征著墳墓,說明她無法與故鄉共同安息,生死不能團聚。
這首詩詞通過對女子內心世界的描繪,表達了對束縛和困頓的反抗和不滿,以及對自由和家鄉的向往。同時,詩中運用了意象的手法,將女子的心情與自然景物融合,增加了詩詞的意境和抒情效果。這首詩詞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和感人的情感表達,展示了張祜的才華和對女性命運的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