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魏尚書赴鎮州行營 / 作者:張祜 |
河塞日駸駸,恩仇報盡深。
伍員忠是節,陸績孝為心。
坐激書生憤,行歌壯士吟。
慚非燕地客,不得受黃金。
|
|
送魏尚書赴鎮州行營解釋: 《送魏尚書赴鎮州行營》是唐代詩人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送行的場景,表達了對魏尚書的敬意和贊美,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對自己無法得到榮華富貴的惋惜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河塞日駸駸,恩仇報盡深。
伍員忠是節,陸績孝為心。
坐激書生憤,行歌壯士吟。
慚非燕地客,不得受黃金。
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開篇寫道,“河塞日駸駸”,意指河塞邊境地區的天空正日漸明亮,這里指的是行軍的起點。接著,詩人表達了對魏尚書的感激之情,表示恩怨已經報答得很深。這里的魏尚書可能是一位朝廷高官,他的功績和貢獻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回報。
接下來,詩人列舉了身邊忠誠的朋友。伍員是指伍員外,忠誠正直的代名詞,陸績則是指陸士衡,孝順至親的代表。詩人通過這兩個人物的例子,表達了對忠誠和孝道的贊美。
然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情感。他坐下來,激發出書生的憤慨,行走時則唱起壯士的吟詠。這里的書生和壯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在表達自己的惋惜之情,意味著自己無法身臨壯士的境地,無法得到榮華富貴的待遇。
最后兩句“慚非燕地客,不得受黃金”,表達了詩人對自己身份的遺憾和惋惜。燕地是指在北方,燕山以北的地區,而詩人卻不能成為那里的客人,無法享受那里的榮華富貴,無法得到黃金的獎賞。
整首詩詞通過對送行場景的描寫和對魏尚書的贊美,抒發了詩人對自己命運的無奈和對功名富貴的渴望。同時,詩人通過對忠誠和孝道的贊美,展示了對這些美德的崇尚。整體而言,詩詞表達了對現實的思考和對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刻的情感和哲理內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