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毀浮圖年逢東林寺舊 / 作者:張祜 |
可惜東林寺,空門失所依。
翻經謝靈運,畫壁陸探微。
隙地泉聲在,荒途馬跡稀。
殷勤話僧輩,未敢保儒衣。
|
|
毀浮圖年逢東林寺舊解釋: 《毀浮圖年逢東林寺舊》是唐代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可惜東林寺,空門失所依。
翻經謝靈運,畫壁陸探微。
隙地泉聲在,荒途馬跡稀。
殷勤話僧輩,未敢保儒衣。
詩意:
詩詞描繪了詩人來到東林寺的景象,表達了對佛教文化的贊美與對自身處境的思考。東林寺是一座佛教寺廟,然而現在已經荒廢,空門失去了合適的居所。詩人通過觀察寺廟內的情景,表達了對佛經的尊敬和對繪畫藝術的贊美。他在殘破的經書上翻閱,感謝經書的主人謝靈運。他也欣賞寺廟壁畫上陸探微的繪畫技藝。雖然寺廟已經破敗,但是泉水的聲音依然在隙地中流淌,荒涼的道路上馬的痕跡都已經稀少。詩人與僧侶們親切交談,但他自己并不敢保持儒家學者的身份。
賞析:
這首詩詞以東林寺作為背景,展示了一幅荒涼的景象。詩人通過對寺廟的描繪,傳達了對佛教文化的推崇和對古跡的遺憾之情。東林寺原本是一座重要的寺廟,但現在卻被遺忘和廢棄,象征著時光流逝和歷史的變遷。詩人在寺廟中發現了一些殘破的經書,通過翻閱這些經書,他表達了對佛教文化的尊重和對謝靈運的感激之情。同時,他也欣賞到寺廟壁畫上陸探微的繪畫技藝,體現了對藝術的贊美。
詩詞描繪了寺廟的景象,通過寺廟的廢墟、經書、壁畫等元素,表達了詩人對于佛教文化的敬重以及對歷史的思考。盡管東林寺已經破敗不堪,但詩人仍然能夠感受到泉水的聲音,這種對自然的描寫增添了一絲活力和希望。最后,詩人與僧侶們的對話,展現了他們之間的親切關系,但詩人并不敢保持儒家學者的身份,可能暗示了他對自身身份和處境的思考。
整首詩詞通過對寺廟的描繪,展現了一種歷史的沉寂和對文化遺產的思考。詩人既贊美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對寺廟的廢墟和破敗感到遺憾。這首詩詞既是對東林寺的描繪,也折射出詩人對社會現象和個人處境的思考,呈現出一種復雜而深沉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