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君怨二首 / 作者:張祜 |
萬里邊城遠,千山行路難。
舉頭唯見日,何處是長安。
漢庭無大議,戎虜幾先和。
莫羨傾城色,昭君恨最多。
|
|
昭君怨二首解釋: 《昭君怨二首》是唐代張祜的作品。這首詩表達了昭君對遠離長安的怨恨和失望之情。
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萬里邊城遠,千山行路難。
舉頭唯見日,何處是長安。
漢庭無大議,戎虜幾先和。
莫羨傾城色,昭君恨最多。
詩意:
詩的第一句“萬里邊城遠,千山行路難。”描繪了昭君身處邊城的孤寂和行路的艱辛。她深感長安的遙遠,無法輕易回到故鄉。
第二句“舉頭唯見日,何處是長安。”反映了昭君對長安的思念之情。即使抬頭望見陽光,她也無法確定自己身在何處以及距離長安有多遠。
第三句“漢庭無大議,戎虜幾先和。”表達了昭君對漢朝的失望。漢朝的朝廷沒有進行重要的決策,戰亂不斷。她感到自己的犧牲和痛苦似乎沒有帶來和平。
詩的最后一句“莫羨傾城色,昭君恨最多。”昭君傳說中是一個美麗的女子,但她并不羨慕那些過去的榮華富貴。她最多的是對自己命運的不滿和怨恨。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昭君對自己追求愛情與幸福的失望和痛苦。她遠離家鄉,經歷艱難困苦,卻得不到長安的歸屬感。詩中的昭君更多地代表了那些在歷史潮流中被犧牲和遺忘的普通人,表達了他們的思念和怨恨。詩以簡練的語言展示了昭君內心深處的苦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