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納鐵 / 作者:張祜 |
長聞為政古諸侯,使佩刀人盡佩牛。
誰謂今來正耕墾,卻銷農器作戈矛。
|
|
悲納鐵解釋: 《悲納鐵》是唐代詩人張祜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期以來,我們聽聞古代諸侯治理國家時,每個人都佩戴著刀劍,而現在卻看到農民們將農具變成了戰爭的武器。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悲憤之情。詩中提到古代諸侯為了維護國家治理的需要,佩戴著武器,而現代農民們卻被迫將原本用于農耕的農具改造成戰爭武器。這反映了亂世的局勢以及農民們被迫卷入戰亂的悲苦遭遇。
賞析:
《悲納鐵》通過對比古代和當代的情景,傳達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和對農民遭遇的同情。詩中的"古諸侯"指的是古代的諸侯貴族,他們為了國家的安全和統治,佩戴武器。而"今來正耕墾"則指的是現代的農民們正在專心致志地從事農耕的工作。然而,由于戰亂的蔓延,農民們不得不將農具改造成武器,用于自衛或參與戰斗。這種轉變對農民來說是痛苦的,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動蕩和農民生活的困境。
整首詩以悲憤的情感渲染了作者對這種局勢的不滿和對農民遭遇的同情之情。張祜通過對古今對比的手法,揭示了當時社會的混亂和農民們所面臨的困境,以此呼吁社會的和平與穩定。這首詩詞以簡練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時局的關切,同時也展示了他對民生的深切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