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潼關 / 作者:張祜 |
都城三百里,雄險此回環。
地勢遙尊岳,河流側讓關。
秦皇曾虎視,漢祖昔龍顏。
何處梟兇輩,干戈自不閑。
|
|
入潼關解釋: 《入潼關》是唐代張祜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潼關的山勢雄險,河流曲折,以及它作為重要的軍事關隘的歷史意義。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都城距離這里有三百里,
山勢奇險,環繞相扣纏。
這片地勢高聳,居高臨下,宛如尊崇岳山;
這條河流曲折繞過,讓道給關隘。
秦皇一度對此虎視眈眈,
漢祖曾在這里悠然自得。
現如今,何處還有那兇惡之輩,
戰爭不曾停息,亂象頻傳。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潼關的地理形勢和歷史現象,表達了作者對這座關隘的敬畏之情,同時也展現了戰亂不停的動蕩時代的現實狀態。同時,此詩也反映了人們對和平安定的向往,對戰亂和沖突的厭惡之情。
這首詩詞以其雄偉壯觀的描寫和深刻的歷史意義而被人們傳誦。它不僅展現了潼關的地理特點,還通過歷史典故和對戰亂的思考,傳達了作者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亂的痛恨。同時,詩詞的音韻運用和句式結構也使得整首詩詞節奏流暢,意境與情感相輔相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