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塞上聞笛(一作董家笛) / 作者:張祜 |
一夜梅花笛里飛,冷沙晴檻月光輝。
北風吹盡向何處,高入塞云燕雁稀。
|
|
塞上聞笛(一作董家笛)解釋: 《塞上聞笛(一作董家笛)》是張祜創作的唐代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夜之間,梅花的笛聲飄揚,
寒冷的沙地上,晴朗的窗戶中,月光輝煌。
北風吹散了悲涼的音符,它們飄向何處?
高高地升入塞外的云層,燕子和雁鳥稀少。
詩意:
《塞上聞笛(一作董家笛)》描繪了塞外的邊陲景色和壯麗的大漠之音。詩人通過梅花的笛聲、寒冷的沙地、晴朗的窗戶和月光的輝煌,營造了一種凄清而壯美的氛圍。北風吹散了笛聲,使其逐漸消散,而高高升入云層的音符,只有零星的燕子和雁鳥飛過,顯示出邊塞的荒涼和寂寥。
賞析:
這首詩詞以獨特的筆觸刻畫了塞外的凄美景色,展示了張祜對大漠邊疆的深情和思考。以下是對詩詞的賞析:
首句"一夜梅花笛里飛"描繪了笛聲如梅花一般,在寂靜的夜晚飛揚。這里,梅花的形象被用來隱喻笛聲的高潔和純凈。
接著,詩人描述了冷沙和晴檻,形容了沙地的寒冷和窗戶的晴朗。這種對冷與晴的形容,增強了整個詩詞的反差感,突出了大漠的荒涼與遼闊。
下一句"北風吹盡向何處"表達了北風吹散了笛聲,使其消散在無邊的遼闊之地。北風的寒冷和無情,與悲涼的笛聲產生了強烈的對比。
最后一句"高入塞云燕雁稀"揭示了笛聲升入高空,只有零星的燕子和雁鳥飛過。這種景象襯托出邊塞的荒涼和寂寥,詩人用極簡的詞語描繪出一幅凄美的畫面。
整首詩詞以凄清、寂寥的笛聲為線索,通過對塞外景色的描繪,表達了對邊疆的思念和對繁華之地的追憶。它展示了詩人對大漠邊塞的深情和對生活的思考,傳達了一種深邃而壯美的情感。 |
|